1、衷于本心做教育,就是幸福;把教育做成专业,就是优秀。
设若把教育本身比喻成“育树成梁”的话,做教育就是付出辛勤的培育,松松土、施施肥、浇浇水,你看到它的日益成长茁壮本身就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毋容置疑,也理应得到褒奖,因为这种幸福没有过多欲望和功利所累。
优秀是什么?就是你的这份辛勤这份付出得到了更多的馈赠――这棵树,在春天开出了一树繁花,光彩夺目。你会烦恼这份“花开”带来的“优秀”的惊喜吗?
幸福和优秀二者并不矛盾。所有的一切优秀和荣誉,就是你收获幸福时更高的礼赞,只是我们把这份馈赠仅仅当做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从来不单单冲着这些荣誉而工作的,我们从来不为刻意追求别人眼里的“优秀”,而忘却了最初“幸福”的出发。
所以我觉得,沉醉于教育的朴素的幸福固然重要,开一树繁华的“优秀”其实更幸福。不要打着“幸福比优秀更重要”的幌子,让“不优秀”成了冠冕堂皇的“幸福”自欺和借口。
2、用两颗“心”俯身做教育,用两种“习惯”架起双翼。
两颗“心”,就是初心和韧心。最初登上讲台的时候,你还记得你的幸福感爆棚吗?一群孩子绕你身边叽叽喳喳;给你送来红烧肉铅笔大甜瓜;吃过饭找你一起去上学;给你写稚嫩的挽留话……初为人师的幸福就是看到他们的成长,多年以后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从教十七年了,你还保持最初的信仰和热情吗?有没有退缩和倦怠,有没有得过且过的时候,还是越来越觉得乏味和平淡,不再热情洋溢不再倾情付出?如果65岁退休要执行的话,你还有30年漫长而无私的付出,你能做到坚守本心吗?到李镇西的年龄你还能热爱你的工作,永远一腔不老的青春热血;你还能用心的备课上课辅导青年教师混在孩子群里自得其乐吗?白发苍苍被孩童簇拥,觉得这是世界少有的幸福?这一连串的反问,其实就是对职业初心的叩问和对教育韧心的追问。
永保初心,应该是一个教师幸福的源泉;愈走愈热爱,也是一个教师永远年轻的秘诀。
两种习惯指的是“阅读”和“写作”。我自认为我是一个热爱阅读、笔耕不辍的人,从学生时代我就养成了阅读的好习惯,喜欢在书上圈画标注,喜欢写自己的小诗自娱自乐。文字给我站在讲台上的自信,给我被学生崇拜的资本,给我热爱生活的力量;近几年,我开始学会在手机上编辑文字,更方便我随时记录灵感。阅读的书籍由原来只是我自己的喜欢情感类诗歌延伸到专业的教育教学类文章,写作的类型也更多的专注自己工作生活中的随笔。
一个老师要在专业上成为,必须逼自己去读自己专业的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才能和自己优秀的同事比肩,才能琢磨出教育深层次的愉悦和幸福;而写教育叙事和随笔就是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就是为未来留下更多有关青春的美好的回忆。把自己写的东西再分享给自己的学生,那种被认同的共鸣何尝不是最珍贵的褒扬?
英民中学的肖伟霞老师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她读的书涉猎的大多是心理学教育学的专著,这使她永远有一种被仰望的高度。她的文字里有学生的成长和感动,有班级的创建和职业的幸福,有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困惑,有家庭的爱和趣事,有对生活很理性的思考。在她的笔下,我看到的就是一个幸福感爆棚的人,不由得不去仰望和羡慕。其实每一个人都有被羡慕的地方,你付诸笔端的幸福,其实不过是你热爱生活和工作的真实写照罢了。
我愿和一群爱读书爱写作的人一起,在教育的路上,不变初心,坚守信仰;与墨香为伴,且行且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