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还不足以去论人生,也不足以去评判其他人的人生。只是25岁,应该要有更大的格局了。
我特意去查了下这个词的意思,局,时间与空间认知范围的大小,局要大。格,对认知范围内事物的程度,格要精,细。一个人的格局,大致应该就是世界观了吧。
格局对于一个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在上学时期,还没有那么深的体会,只是入了职场,接触到了不同的人,才发现,它会影响很多东西,甚至在很多重要阶段,影响你的选择。
上高中的时候,目标是考大学,而在读大学之前,就出过一次远门,在18岁的时候,爸爸带我和弟弟去武汉,那是第一次到这种高楼林立,遍布立交桥的城市。
在这之前,我的世界仅限于一个小县城。在武汉时,连坐上那种前面上后面下的公交车,都觉得是新奇的,因为我们家的小县城那时甚至还没有公交车。18岁的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可能还不如现在几岁的小孩,是狭隘且偏执的。
18岁,自己的格局决定了我根本不知道自己以后想做什么,因为根本就不知道这个世界有什么。
那个阶段需要的只是考上大学,至于考上大学以后做什么,似乎不是那么重要的。我们都把踏入大学门槛定义为结束,其实那才是开始。
而初次接触到的这种花花世界给的甜头,也完全可以让人暂时不去想这些问题,毕竟我们还是会在那座被保护起来的象牙塔里。
外面的世界与当时的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只要还没有发生到我们身上,也是无关的。
村上春树有段话是说,有的东西不过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的东西等到理解了又为时已晚,太多的时候,我们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认识自己的心的情况下选择行动,因而感到迷惘和困惑。想来真的是很在理。
当25岁看18岁时是这样的,当30岁看25岁的自己时,又会怎样去评判现在的自己呢?或许会告诉自己,趁还没有成为30岁的你,去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灭,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的附庸。
对于我而言 ,这样的话题实在还是太深,无法顺畅的我手去写我心。也说明现在的格局依旧局限。而30岁,会是什么样,时间看得见。
就用我很喜欢的一部电影《死亡诗社》里的台词,作为一个结束,“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 boys, make your lives extraordin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