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坝民居是一种碉与房的组合,一般在4-5层,有的甚至更高。墙体完全用片石砌成,房高约20米。这种房在当地也称之为“碉楼”。但这种碉楼与其它藏族的碉房有很大区别。其它地区的碉房实际上是一种类似碉的房,但扎坝人是将碉和房组合在一起,几乎每一户人的房屋都是既有碉也有房,即一半为碉一半为房,房与碉连为一体,比目前所知的其它地区的碉房更具备“碉”的特征。
扎坝的民居在藏区是独树一帜的。在康区,藏族民居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石砌碉房。二是用土筑而成的碉房。土碉房与石碉房的建筑风格基本相同,一般2-3层底层关畜,楼上住人。三是木结构的“崩空”。四是帐蓬,主要流行于牧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去“古堡幽灵”的路上,队友拍的,远远望去的那些碉堡就是扎坝片区的老百姓住的地方,所谓的好房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那个五保户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图片发自简书App
重新翻看那些照片,这张是不是有点电影《双旗镇刀客》的感觉?这就是那个五保户的家,懂我上一篇为什么叫《驻村入户散记之四五保户篇“古堡幽灵”》了吧?你看到了吗?屋顶上的那个人,真的是她的原因,我们不想进那个黑洞洞的房子。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离开五保户家时,从这个角度望去,前面那些房子都是寺庙的僧人住的。它们与下面你将看到的藏民居差别很大:小且简单。
呷拉村会计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我们进的驻村入户的第一家就是会计家,这样的外观一定会吸引你的眼睛,气派有品,我的第一感觉。特别是外墙上的那几道白蓝相间的大色块,与棕赫色的墙体浑然一体,和谐无比。
图片发自简书App
泽仁曲珍的家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是那个长得很漂亮的泽仁曲珍的家,第一次去的时候没留意到她家如此气派,我们直接上到她家的露台。第二次去是问路,只在她家的院子站了会儿,家里与家外一样,整洁干净。这样的人家在我们走访中遇到的并不多。
图片发自简书App
蓝天映衬下的屋檐
图片发自简书App喜欢这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浓重的色彩对比
图片发自简书App洛布让布的家
就是那家有臭猪肉的贫困户,他家的房子与周边人家的一样:只可远观不可近看。
图片发自简书App喜欢的调调
图片发自简书App图片发自简书App
极其好奇,这儿的人们盖房子的理念是什么?这样的色彩搭配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色调如此沉静和谐?
图片发自简书App高原的蓝色与藏家屋的赫黄色
看到吗?下面这个房子屋顶的两个梯子可以帮你上到最上面
图片发自简书App藏民的厕所,你找到没?
图片发自简书App这个东东是不是很有意思?习惯真的不是一天两天可以改变的,其实家家户户房前都已经修了水冲式的卫生间。
即将被淹没的亚卓乡老集镇
图片发自简书App两河口电站的建设将大大改善扎坝片区的交通状况及经济面貌,为片区群众带来更多机会,同时如你所见,这些老屋将沉入水底、不复存在。。。
豪华的藏家房子的窄窄楼梯
奇怪他们的楼梯为什么修这么窄?宽度窄进深窄,一定用脚找的,否则真的悬:好奇那些老年人是如何下楼的。图片发自简书App倾其所有建成的有着气魄外观的房屋,里面如何呢?相比色彩和谐有品的外观,藏民家里的装饰真的不敢苟同。图片发自简书App
贫困户家的内饰之一图片发自简书App贫苦户家的内饰之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非贫苦户家的内饰之️一
图片发自简书App
非贫苦户家内饰之二
图片发自简书App这位非贫困户非常不满自己没有享受到政府的扶贫好政策,向工作队要求补助装修费的诉求,无语至极。
分布在碉堡群里的各个村的村级活动室,全是这种色彩和结构,进到沟里,远远就可以看到活动室,很显眼。图片发自简书App贫脊、穷困,阻推不了人们追求美好的心情,这样温馨的窗户在我们走访的许多人家都有。
图片发自简书App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嗑嗑绊绊,几经折腾,终于捣故完了)
驻村入户散记之四扎坝民居篇:碉楼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