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晚和小伙伴们看了《无问西东》,到现在为止,带给我的震撼依然持续着。
为何震撼,相比于电影中的人物,他们或付诸于真心,或听从于正义,或直面于无畏,或投之于同情,安放了自己的心。而我们,在何处才能安放?
“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有勇气前来?”
两个多小时,四代人的青春,向我们讲述着“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
不要走错路,不要惶惑。
因为好的学生都去学实科了,所以我也要学,哪怕我的物理是不列。这是国学天才吴岭澜的最初的选择,他深信实业兴国,文不如理,硬是啃着物理,红榜一出,依然不列。
想自己当初在选择文理科时,其实我是偏向于文科的,因为我和吴岭澜一样,物理可以说是不列。但因为社会的发展,往往很多单位都招理科生,甚至有人做了一个统计,说是理科生的工资都比文科生高,再加上家里人也让我选择理科,所以,我就抛弃了我喜欢的历史,热爱的文学,投入到了理科的怀抱。我不知道在十几年前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起码我知道当时我的两个发小也是如此。
直到现在,每每想起当时的选择,我都会后悔不已,但人生就是这样,只有走下去,没有回头。
幸好,吴岭澜还有回头的余地。当他听到泰戈尔的演讲时,看着泰戈尔身旁当时中国最卓越的一群人,他们的自信从容,让吴岭澜终于顿悟,与其苦苦追求得不到的,不如勇敢的面对自己的真心。在昆明大地上,他将顿悟化作笃定从容,言传身教,授业解惑。
我们是没有回头的余地,但今日我们可以面对自己的真心,踏着我们心中的路,走下去。
你还没想好怎么过这一生,你就连命都没了。
离家求学,面对国难,他有了参军的激情。母亲搬出家训:身死名灭者如牛毛,角立杰出者如芝草,故不得以有学之贫贱,比于无学之富贵也。
言下之意,沈母就是让沈光耀不要追求如梦似幻的东西,从而失去生命。她就是想让沈光耀明白,他幻想的参军荣耀是多么的不实际。沈光耀答应了母亲,发誓说自己永不参军。
或许我们也是这样,从小父母就告诉我们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看到危险一定要躲开等等。我想,正是这种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教育,才导致正义的流失。小孩被车压,路过人无动于衷;司机被碰瓷,过路人无动于衷……
幸好,沈光耀内心的正义并没有流失。
当看到陪他们一起玩闹的小孩死于日军的轰炸之下,他内心的正义再也抑制不住,当他转身放下自己手上戴的一串佛珠时,他就已经明白,参军并不是为了别人眼中的荣耀,而是为了心中的正义。
他选择的是一个明知会死的人生,因为他流淌着三代五将的热血。
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最美的逆行不断的出现,身中数刀依然追捕不停,舍身挽救落水儿童,内心的正义总会到来。
死亡来临前,我一定要找到你。
1962年,那时的时间过得很慢,人的内心也很纯粹。当王敏佳成为众人批判的罪恶之人时,陈鹏不顾众叛亲离,也要抓住她冰冷的手,托住她下坠的灵魂。
在那个年代,对王敏佳这样的人都是避之不及的,能像陈鹏这样的人,无畏的让人肃然起敬。
当你说出真话你就会站到大家的对立面,你想要获得的利息也就没有了,你还会选择说真话吗?社会越来越复杂了,人心也越来越难看透了,我们甚至都不知道今天的朋友会不会是明天的敌人,我们缺少了无畏。
陈鹏带着“复活”的王敏佳远走他乡,因为无畏,他不和王敏佳划清界线;因为无畏,他托起王敏佳生的希望;因为无畏,他把自己交给了国家大业;因为无畏,王敏佳带着水壶,独身一人千里追寻。
我们不要等到绝境时才选择无畏,不要等到到达底线是才选择无畏。无畏,应该永随内心。
做一个好人,要比做一个没原则的人,付出更多的代价。
现代社会金钱至上,利益至上。浮躁、尔虞我诈、冷漠充斥着这个社会。在公司,张果果被上司当枪使,回到家,经常光顾的肉店,店主居然都在肉里参假。这个社会貌似没有什么是可信的了。
他刚来因为生意救助了一个四胞胎,后来因为同情,给了他们更多的照顾。旁人就告诉他,不要因为救助孩子,不得不救助一大家子。他心里明白:现代人的感情,就剩这么多了。
老人不敢扶,乞丐不敢施舍,一有同情,旁人就告诉你你被骗了,让你也就随之失去了同情。
张果果的父亲告诉他,做什么能让他真正的开心,要问清自己。当他把一切后顾之忧都给四胞胎的家人解决后,当他接过四胞胎母亲递来的四支胎毛笔时,他的内心应该是热烈而不是冷漠的。
我们要做的事,不是别人眼中理所当然的事,而应是遵从自己的内心。
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