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归后再无音
《百鸟朝凤》是一首大哀之曲,吹唢呐的最高境界,只有生前德高望重的人在逝后才能得到这首曲子的洗礼。
《百鸟朝凤》也是一部电影。它讲述了文化的变迁,唢呐文化的由盛转衰。
故事是这样的:“游天鸣被他的父亲在他的小时候送到焦三爷处学吹唢呐,那时的唢呐文化还处于顶峰。据闻焦三爷被人们请去吹唢呐时都是坐在太师椅上,孝子慈孙朝他跪拜,哭声震天。然而时光的巨轮缓缓转动,是历史,是命运。游天鸣跟着师傅学艺,历经磨难终于吹了一手好唢呐。只是唢呐文化早已随着时光慢慢没落。而以吹唢呐为生命的他们也是难以像从前一样生存。
到影片的最后,游天鸣在焦三爷的墓前吹起了《百鸟朝凤》,那么凄婉,那么动听。我感慨吹唢呐的人的生存困境,更感慨一种文化的遗失。
在我看来,“百鸟朝凤”不仅是指唢呐中的一首曲子,也不单指唢呐文化,更是指那些已经流逝的、正在流逝的文化。它们曾经带给精神那么美的享受,最终却走向了消亡。
“夜静星稀,沙子龙关好了小门,一气将六十四枪刺下来;而后,拄着枪望着天上的群星,想起当年在野店荒林的威风。叹一口气,用手指慢慢摸着凉滑的枪身,又微微一笑,“不传,不传”。”这是老舍的《断魂枪》的结尾。沙子龙终究没将枪法传下去,而“神枪沙子龙”也是很少有人叫了,枪为冷兵器,在热武器的碰撞下没落了,它的灵魂在被沙子龙抚摸过后许是颤抖着一声叹息,渐渐沉寂。
文化是一代接着一代,旧文化没落,新文化兴起。一切逃不过时代的掌握。过去所谓的“新”已经成为现代人口中的“旧”,那么现在所谓的“新”终究会成为未来人口中的“旧”。借用《月亮与六便士》中的一句话,“钟摆永远摆过来又荡过去,这一旅程永远反复循环。”
文化的进步,是它们的无奈,还是时代的进步?我们心中自有不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