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被妈妈抱在怀里,享受着母乳的甘甜,听着妈妈哼唱着一无二的音乐会。可是这种幸福的时光非常短暂,短暂到都不会产生记忆,只能从长辈的口中才能晓得一二。到了妈妈要工作的时候,孩子也不得不断奶,可是小时候的我并不接受奶粉,牛奶这些经过生产线加工的东西,在决定断奶后没多久,我曾经脸上的两坨婴儿肥,很快就变平了。面对着每次声嘶力竭哭喊着要吃奶的我,最终,妈妈还是投降了。随着我年龄的增长,那可以被当作主食的浓稠母乳,渐渐的变成了水,最后变成了枯涸的小溪,这时候的我,被迫断奶了。
大学生,这个庞大的群体,在2017年的毕业生人数将超过七百万,面对如此之大的毕业就业压力,不少的学生都选择了继续读研,这时,就出现了一个很有争议性的话题——大学生考研是在逃避就业。大学毕业,读研还是工作,年轻人感到迷茫,这本无可厚非,毕竟是多数大学生成人之后第一个为自己做的决定。可是有人说,“上了班,就不能名正言顺的拿父母的钱去挥霍了”,这也许是一句无心之话,但也绝非个例,甚至在决定考研的人当中,40%的人都是抱有这种想法的,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大多数人只是生理上的“断奶”,而并非心里的。
独立,在这个追求个性化和独特性的社会,显得那么伟岸,又是那么渺小。企业说,现在的消费者群体正在向独立个体转变,我们要为我们的顾客最大程度上的进行私人定制,所以他们推出了一对一服务,而我们这些零资产的受众,面对着那些自己根本违法负担起高昂价格,我们就将双手伸向了父母。当我们背上了那一款独一无二的香奈儿挎包,踏上了Silvano Lattanz的鞋履,出席各种派队,彰显着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这只是一副皮囊,在这之下,藏匿的是巨大的空虚和恐慌。
一个女孩曾经带着发红的眼圈跟我说,“我喜欢和我的朋友无时不刻的在一起,可是他们似乎并不喜欢这个样子,我真的是太不独立了!”当时的我一时语塞,想不到太多安慰她的话,只好说了一些无关痛庠的,与她告别之后反复琢磨,“就想赖着你”就是不独立吗?并不是!绝大多数的女孩子在情感上都是高需动物,但这并不代表她们不独立,她们在说分手的时候也可以很潇洒的头也不回;也可以在酒桌上与那些糙汉子一醉方休。而现在,所有在他人眼中的不独立,其实也只是没有遇到能读懂你这本书的人罢了。所以,姑娘,别灰心,别伤心,当你在沙漠中前行发现了一个西瓜,吃不完又不舍得扔下时,请相信,前面还会有绿洲在等着你。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喜欢被戴上“啃老”的帽子,可是,我们却真真切切的在做着啃老的事情,就像我们都渴望自由,可谁都得不到真正的自由一样。外与里,虚与实,当我们把“断奶”的形式做到了,“独立”里我们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