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大部分APP设计都无法回避的一个模块,就是登录。我们登录过太多的APP账号,它们有着各式各样的逻辑,然而这些差异背后的逻辑又是怎样的呢?那我们在进行APP登录的逻辑设计时,又需要基于哪些考虑来进行设计呢?
一、是否必须登录后才能使用APP?
有的APP一上来就要求用户完成注册、登录等一系列动作,然后才能使用APP里的各项功能;而又有的APP则不要求用户马上完成注册、登录也可以使用大部分功能,甚至可以使用APP的核心功能。笔者简单地讨论了一下两种情况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如下所示。
1.登录后才可使用
优点:①登录后可以记录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②一定程度上避免爬虫,提高了APP的保密性,保障用户隐私。
缺点:对用户设立了门槛,可能造成用户放弃使用。
适用范围:大多数社交类APP,财务类APP等。
例子:微信、QQ、探探,支付宝。
2.不登录可先使用
优点:①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减少用户直接卸载应用的概率。
②方便了只使用非核心功能的轻度用户,提高了用户的留存率。
缺点:无法记录用户在未注册状态下所产生的数据。
适用范围:工具类APP,媒体类APP等。
例子:美图秀秀,知乎日报、微博。
二、到底要给用户准备哪些登录方式?
从曾经辉煌一时的网站时代过渡到如今的全民APP时代,留存下来的登录方式和新诞生的登录方式种类繁多,笔者主要就以下几种做讨论。
1.账号登录(邮箱、手机号码、自定义昵称)
直接使用邮箱、手机号码等进行登录是最为传统的登录方式,这类登录方式常常需要用户跳出APP进行验证操作。用户在APP里的操作尚可加以控制,一旦用户跳出APP,很容易就会被其他东西吸引了注意力而中断了操作。而且,还有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如进行邮箱验证时,邮件被屏蔽了、邮箱软件要升级升完忘了验证了,这些都有可能发生。
2.第三方账号登录(简书、大众点评)
APP采用这种登录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注册的门槛从而提高了用户的转化率,避免了用户去重新注册账号而产生的记忆负担。但是,最好不要让用户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之后,还要求用户再注册一个账号,这种让用户先吃糖后吃翔的做法还是少做。
第三方账号登录常常还会带来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因为长时间没有进行过登录操作,用户忘了自己到底是用哪个第三方账号注册的账号。笔者的女朋友因为某记单词APP更新,登录QQ账号后发现自己的背单词进度全部消失了,又登录微博账号,还是什么都没。结果呢,删了,换一个。这当然不是个例,第三方账号登录的接口提供的越多,这个问题越是突显。
还有一种情况,接入的第三方停止了服务,会用户的大量丢失。所以,第三方账号登录的接口选择很重要。为了预防这类情况的发生,做好第三方账号登录的用户向传统的账号登录的导流很重要。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不同接口的账号相关联,这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两个问题。
设计APP登录方式时,我们一定要想清楚使用第三方账号登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到底是为了降低登录门槛还是为了利用社交渠道进行分享?亦或是其他的目的。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一定要避开这其中的坑。
3.游客登录(饿了么、不背单词)
游客登录,又叫随便看看,就是让用户在先体验后登录。在如今全民APP时代,一些不出名的APP若让用户一打开APP就要求注册、登录,势必会造成转化率底下。这时,网站时代盛行的游客登录就很好被运用在APP上。
以饿了么(v5.8.5)为例,用户在打开饿了么时一般都是饿着的,如果此时你让他登录一下再看看想吃什么,就好比是到了饭店,服务员让你先注册个会员再点菜一样。饿了么让用户选择想要的美食,在结算填写收货电话时自动生成账号,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①叫外卖一般都是需要留下联系电话,饿了么将登录环节与收货电话的验证相结合,转移了用户对登录的注意。②用户前期已经花了不少时间在挑选美食上了,这时只想赶紧吃到饭,除非因为不可抗力而中断了购买,要不然只可能一步步操作下去直至完成结算。
4.新型登录方式(手势登录、语音识别、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被利用起来,如支付宝的手势登录、微信的声音锁、App Store的指纹购买等。这些新型登录方式的使用主要需要考虑两个方面:①技术是否够成熟,如利用声音、指纹、人脸等方式时,我们需要考虑技术的容错率是否达到理想状态,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用户的体验。②用户方面造成的无法登录,如果用户感冒声音改变,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总结:抛开产品业态去设计APP登录都是在耍流氓!
#简书处女作,欢迎指正和补充#
0岁产品仔,一口一口吃成个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