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我们夫妇游览了中国第一家的丝绸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
中国四大名锦;
广西的壮锦起源于宋代。壮锦壮文称为mbaw laiz fax,意为天纹之页,这种利用棉线或丝线编织而成的精美工艺品,图案生动,结构严谨,色彩斑斓,充满热烈、开朗的民族格调,体现了壮族人民对天地的崇拜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广西忻城县是广西壮锦的起源地之一,曾作为贡品晋献皇宫。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成都的蜀锦兴于春秋战国而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蜀锦,专指蜀地(四川成都地区)生产的丝织提花织锦。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蜀锦,也是日本国宝级传统工艺品京都西阵织的前身。
蜀锦有两千年的历史,大多以经线彩色起彩,彩条添花,经纬起花,先彩条后锦群,方形、条形、几何骨架添花,对称纹样,四方连续,色调鲜艳,对比性强,是一种具有汉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的多彩织锦。蜀锦多用染色的熟丝线织成,用经线起花,运用彩条起彩或彩条添花,用几何图案组织和纹饰相结合的方法织成。
四川古称“蜀”、“蜀国”和“蚕丛之国”,这里桑蚕丝绸业起源最早,是中国丝绸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京的云锦历史可追溯至417年(东晋义熙十三年)在国都建康(今南京)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历史。如今只有云锦还保持着传统的特色和独特的技艺,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提花木机织造,这种靠人记忆编织的传统手工织造技艺仍无法用现代机器来替代。
在古代丝织物中“锦”是代表最高技术水平的织物,而南京云锦则集历代织锦工艺艺术之大成,列中国四大名锦之首,元、明、清三朝均为皇家御用品贡品。在继承历代织锦的优秀传统基础上发展而来,又融会了其他各种丝织工艺的宝贵经验,达到了丝织工艺巅峰状态,代表了中国丝织工艺的最高成就。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已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苏州的宋锦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地处江南的吴国贵族已经在生活中大量使用织锦。历经各时代的发展,织锦技艺在北宋时期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唐宋时,苏州成为国内丝绸生产中心。南宋时,苏州成立了作院,这时在苏州织锦中,出现了一种质地精美、技艺独特的新品种-苏州宋锦。宋代起,宋锦便取代了秦汉时期的经锦、隋唐时期的纬锦,并在宋、元、明、清得以蓬勃发展。 明清时期,苏州又有著名的苏州织造府,其宫廷织造和民间丝织产销两旺,素有"东北半城,万户机声"之称。
宋锦除用于袍服衣着等服用外,还大量用于书画卷轴类技艺装裱之用,品种共有四十多种。特别是装裱书画的应用,使这些美丽华贵的织锦与书画珍品一起得以保存。所以后世谈到锦必称宋,宋锦由此得名,流传至今。
宋锦的类别,根据织物的结构、技艺的精粗、用料的优劣、织物的厚薄以及使用性能等方面,分为重锦、细锦、匣锦和小锦四类,也可以将重锦、细锦归纳为大锦,即大锦、匣锦和小锦3类,它们各有不同的风格和用途。大锦包括全真丝宋锦、交织宋锦、真丝古锦、仿古宋锦等品种。常用于装裱名贵书画和装潢高级礼品盒。合锦,常用于装裱一般书画的立轴、屏条等。小锦,包括月华锦、万字锦和水浪锦三种,多用于装横小件工艺品的包装盒。
宋锦的特色是彩纬显色,属纬锦(蜀锦为经锦),以三枚斜纹组织、两种经丝(面经为生白丝,底经用色熟丝)、三种纬丝(纹与地兼用的色纬,纹、地专用的色纬)织成。纹样繁复,配色淳朴,质地坚柔,平伏挺括。织造中采用分段调换色纬的方法,使得宋锦绸面色彩丰富,纹样色彩的循环增大,有别于云锦和蜀锦。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宋锦清代重锦"极乐世界"织成图轴,就是宋锦的极品,2米宽的独幅纹样中有278个神态各异的人物佛像,还有宫殿巍峨,宝池树石,祥云缭绕,奇花异鸟,充分展现了宋锦高超的艺术技巧。
文化古城苏州,不仅是一座园林之城,而且也是一座丝绸之府。
唐宋时期,苏州就是全国丝绸中心;明清时代,皇家高级丝绸织品也大多出自苏州织工之手,苏州素有丝绸之乡的美誉。
苏州丝绸博物馆是一座清新典雅、动静结合的博物馆;也是一座集收藏、陈列、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丝绸专业博物馆,现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近四十年前小学时候我养过蚕宝宝,总担心采不到桑叶,饿死了蚕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