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她时,是我坐在台下看她应聘说课,最打眼的是那身浅杏色的连衣裙,衬得本就白皙的肌肤几乎在发光。一米六几的个子,微胖的体型,却因挺拔的身姿姿显得恰到好处。半披肩的长发衬得她干脆利落,一丝不苟,妆容精致得能看清每一根睫毛的弧度。略显紧张的她自信且从容的说课,忐忑却又不失优雅的应对着我们的提问,这第一次的观察就让我对她印象深刻——这是个好苗子!
第一次听她讲课,我便再次确认了最初的印象。她的声音清亮,语速快而稳,一支粉笔在她指间像有了生命。最让我惊讶的是她的眼神——扫过教室每个角落,能准确叫出开小差学生的名字。课后,她抱着笔记本站到我面前,小心翼翼问我课上的如何,声音里的诚恳,让人无法拒绝。
从此,我的工作里便里多了一个“徒弟”的身影。她听课时的专注,记录时的认真,请教问题时的谦逊,都让我对她印象深刻。 最触动我的,是那次公开课。上课前几天的每天傍晚,空荡荡的办公室里,都只有她还在反复修改课件。夕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我看见她对着屏幕凝神静思,额角沁出细密的汗珠。那一刻我忽然明白,她精致的妆容下,藏着一颗更精致要强的心。
更让我对她刮目相看的是紧接着的公开课,通知发出去,原以为最多也就十几个老师会来听课,可是没想到市里好几所学校的老师都来了,教室后排乌泱泱挤了五六十个老师…一个初登讲台的小姑娘就要面对这样大的阵仗,我真替她捏了把汗,上课时,我悄悄趴在后窗户看了看她,她的面容稍显紧张,但略带微笑的脸让我感受到她强大的内心,她缓缓踱着步子,正从容不迫的从讲台上走向学生,看到她当时的状态,我暗暗松了口气。
此刻,办公室的晨光斜斜地铺进来,在她的发梢停驻了片刻,才轻轻落上她的肩头。我望着这个坐在我对面的年轻同事,忽然意识到,观察一个活生生的人,远比观察任何静物要复杂得多——她是一本正在书写中的书。
当我再次将目光落在她身上时,看到的已不只是白皙的皮肤、利落的举止。我看见的是传承——不只是教学经验的传承,更是那种对讲台近乎虔诚的热爱的传承。她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年轻时的模样;又像一汪清泉,为这间略显沉闷的办公室注入了新的流动。
至此,我方醒悟:最好的观察,从来不是冷眼旁观,而是以心映心。在凝视她的日子里,我也重新看见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初心。这或许就是观察最美的馈赠——它让两个生命在相互映照中,都变得愈加清明、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