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也许你还没有看过我之前的《拉片基础知识三部曲》,对景别,镜头,运镜仍感觉到有些陌生。不过不要紧,只要你仍怀有着对于感情细腻的感知能力,我相信拉片对你而言都不会是一件难事。(更何况,看个电影哪里需要这么多要求呢 笑)
那么我今天选择的是揽下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的电影——《绿皮书》。
【我会需要一些时间去更深地理解这部作品,所以会不断地更新文章,希望大家能够过段时间就回来看看】
一个黑人一个白人,两个不同肤色人种之间的对立。最终经过一系列的故事剧情,双方得到了理解,最终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荧幕内外一片祥和的氛围。
【至少我看到海报的时候,就是这么想的】
-事实证明我猜对了吗?
-猜对了。
-那这部电影有带给我惊喜吗?
-当然。
这部电影是工整的,人物的对立,剧情的发展,清清楚楚地被我们捕捉到,相信没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难以理解。
但同样这样“工整”的背后,却有着导演独特的思考和处理。
这部电影有着两层矛盾:黑白人种在种族主义上的对立,平民和富商阶层的对立。这部电影有趣之处在于:一种身份立场上的错位。
在其他电影中,我们常见的是富有的白人和穷困的黑人。而他们化解种族歧视矛盾的方法,就是富人的怜悯心和穷人坚毅不屈的品格,似乎只要有优良的品行就能够化解那些矛盾。
但是问题能够被这样解决吗?
并不。
我们也许会得到一时的感动,可电影的回味也就仅止于此了。我们满足于电影给我们的答案:只要具有良好的品行,问题自然而然就会解决。
可是我们知道,真正的问题只有思考,深入内心的思考才能够得到答案。
而《绿皮书》,就是能够让我们真正思考的一部作品。
剧情
托尼·利普的“公共关系学”
托尼·利普在夜总会里当服务员,替人领位争取一些小费,同时也凭借着强壮的身体充当着“安保”的职责。他更像是一个市井混混,用着自己的“公共关系学”在生活中辗转腾挪。最后他虽然因为一时的小聪明得到了上位者的友谊,但是也因为事情闹得太大,夜总会被迫停业一段时间,失去了工作。
中间有一个小插曲:托尼妻子请了两个黑人维修工到家工作,并递给他们水喝,但是托尼和其他男人们则用意大利语表达着对黑人的不满,而托尼事后把两个杯子都扔进垃圾桶。这种家族式的种族歧视成为了托尼的一种精神洁癖,也为这个故事人物情节的冲突埋下伏笔。
第一次相遇
经人介绍,他见到了住在卡内基音乐厅楼上的著名黑人演奏家——唐纳德·谢利博士。唐出来便是穿着华丽的浴袍,优雅地向托尼表达了自己的“歉意”:让他久等了。
当他端坐在自己的“王座”上时,托尼对他项链的一连串提问让他有些不知所措。于是他本能的搪塞过去,又重新挂起了那副趾高气昂的表情。
两人的交谈更像是一场暗地里的交锋,唐立于高处却时时刻刻表现着他良好的教养,他多次询问托尼:
“给黑人打工会让你困扰吗”
“你确定愿意离开家(八周)这么久吗”
而托尼为了工作则压抑着自己对黑人的不喜,甚至说自己和妻子接待了黑人朋友来家里喝酒。他尽自己努力去获取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工作,直到听到唐说“我需要不仅是一位司机,更是一位要帮我擦鞋洗衣服的男仆”,托尼无法忍受这种人格上的轻视,终于从沙发上起身辞行。唐起身挽留,这时候变化出现了。
唐主动起身挽留托尼,较量双方的角色互换,托尼成为了掌握话语权的一方。然而托尼其实并无选择,他需要这样一份工作来维持生计,但是他又一次用自己的“关系学”赢得了更多的条件:不熨衬衫,不擦鞋,涨工资。他想要的不仅仅是一份能够糊口的工作,而是一份能够获得尊重感的工作,这对于他的内心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他即便生活困难,也一次次拒绝了帮助黑帮老大“做事”。
紧接着托尼走进了一家当铺,以五十块的价格当掉了对自己有着纪念意义的手表。这与他拒绝黑帮的坚硬口吻截然不同,原来金钱对于他而言是极具诱惑力的。
不过即便处于这样的困境中,我们仍能感受到托尼温馨的家庭生活:一边吃着意大利肉酱面,一边和妻子谈论着自己的面试,不过言语措辞中对富有阶级的不屑和内心的傲慢可见一斑。
而妻子也敏锐地捕捉到:原来托尼面试的老板是一个黑人。于是托尼和黑人之间的矛盾又一次被提及,甚至德洛丽丝预测托尼连一个礼拜也干不满,而托尼则是一边吃着面,一边回了句:只要给够钱就干。
一通电话:两个月的汽车之旅开始了
一阵电话铃响打断了托尼的鼾声,唐做出了他的妥协:答应给托尼他想要的金额。他特意致电德洛丽丝,询问她是否愿意让丈夫出差两个月。这一个小小的片段中唐没有任何声音或是形象出现,只有托尼和德洛丽丝的几句对白,可是人物形象又一次明显的塑造了:感到吃惊却又乐观的丈夫,担忧不舍的妻子,彬彬有礼的博士。
镜头一转,我们看到托尼站在路边与唱片公司的经纪人在谈话。有趣的是,虽然双方在面对面交谈,却显得有些牛头不对马嘴。经纪人先给了托尼这趟工作一半的报酬,并解释说这是他们的习惯,为了让托尼功能能够善始善终。而托尼对此表示不解,我应该每周拿钱才对,而且既然已经答应你做这份工作,自然会做到底,你又何必为此担忧呢?
这里明面上是托尼和经纪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则也是小市民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虽然双方同样遵守着合同和约定,但是不同的理解带来了不同的表现。托尼对于工作有着自己的态度:我会与你讨价还价,但是当我答应了,这件事情就不会改变了。而经纪人则觉得:只有利益能够打动人心。这样的态度差异让这段小小的对话产生了一些错位,让人啼笑皆非。
【未完待续】
一些感想
种族歧视,人种对立,这是一个老掉牙的作文命题了。好莱坞有无数电影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这样的主题,但是这么久以来我们也已经审美疲劳了。在我以为,这部电影又要煽动观众们的情绪,用剧中人物强烈的对抗来激发观众们的同理心,从而完成导演反种族歧视的立意时,这部电影给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绿皮书》采用了黑人自己的视角,真正的种族歧视是什么?
它不是被白人服装店拒之门外,不是杂物间临时改装的化妆间,不是富有却走不进餐厅用餐的窘境。它是唐处处维护却不被尊重的修养,是“不够黑也不够白”的疑问,是他独自忍受却无处安放的自我。
这不是唐一个人的困境,导演的巧妙之处在于将种族的问题交换给黑人自己去提出,自己去解答。当我们看到暴雨下无助的唐向着利普倾吐着自己的处境,嘶吼着属于他的问题时,我们才真正了解到这个神秘的教授唐内心深处不安的来源,才真正了解到黑人肤色给他们带来的困惑。
当在电影的最后,Dr.唐给出他的答案去敲响托尼的家门时,他已经与自己达成了开解。荧幕面前的我们反而陷入思考,去真正思考这个错位的身份,对立的种族,到底给那些人们带去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