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父母回老家过年了。这是父母抗争了多日获胜的战果。
老家,在一个即将搬迁的偏僻小村,因多年在外,现在村子里有多少户人家我也说不上来了,估计超不过100户。小村里连一条像样的路也没有,过去要到我家得在村南头就下车,而我家在西北角,要是提着点重的东西过街穿巷,走在高低不平的土路上,一会儿就受不了了,再穿着高跟鞋的话那就是跟自己过不去了。房子都没有统一规划,依地势而建,七高八低,一些老宅子连像样的院墙都没有,只是用石头垒成简单的矮墙,所以有时走在胡同里能看到邻居家饭桌上的饭。我老家的院墙就是这样,并且出门往东就是一个陡坡。近年来父亲腿脚不好,那个小陡坡也上不去了。
老家的房子是父母当年结婚时盖的,经历了这么多年风风雨雨,也早已破烂不堪。虽然父亲一再强调他的石头屋冬暖夏凉,但习惯了地暖和空调的我们是不相信能好到哪去的。好在这两年有几家邻居搞加工配件挣了钱,为了运货方便,出钱修了一段路,能开车了,虽然还是没到我家门口,但步行也就100多米了,大大缩减了提着东西穿越的痛苦。
老家,不便的何止是交通,还有生活。因为村子小,又偏僻,连个集市也没有,只有几家小卖部,卖些油盐酱醋。没有超市,没有卫生室,没有理发店……想满足这些方面的需求必须要到邻村或者进城,那里,像是个被遗忘的角落,但凡有点能力的为了自己或者孩子接受好的教育都搬到城里住了,剩下的,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简单贫困的慢生活……
父母是近几年被我们“骗”进城里的,能“骗”来的主要理由是我们太需要他们帮着照看孙子或者外甥了。这是他们的软肋,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一切。
自从进了城,用父母的话说就是关了禁闭,没有了可以拉呱的邻居,没有了熟悉的泥土芬芳,没有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一切被打乱,一切都不适应。因此,一到寒暑假,他们就开始唠叨,回老家,回老家。
记得今年暑假,父母非要回去,我便陪母亲回老家整理卫生,一进小院,像走进了原始森林,石榴树,枣树,柿子树,槐树,榆树,香椿树在雨水浇灌下长得郁郁葱葱,院子里的野花野草也开疯了,长疯了,树上的知了也叫疯了,耳朵一会儿便被吵得嗡嗡响了,不知为什么,竟不忍心打扰了这一切了,心也慢慢静了下来,没有一丝杂陈,那天中午,在老家的床上睡了个香甜的午觉,梦到又回到了我快乐的童年原乡。
再有3天就是春节了,其实一进腊月父母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只是今年母亲身体老出症状,有些虚弱,我们姐弟仨都不愿他们今年春节再回老家折腾了,我们也省点劲,但无论怎么说,父亲都始终保持沉默。
就在上一周,母亲突然跑回老家打扫开卫生了,知道后我拿起电话噼里啪啦一通,越说越生气,无论我如何生气,母亲在电话那头只是呵呵笑,无语!我知道,看来又不能省劲了!父亲为了说服我们,也亮出了杀手锏,说今年本命年,对老年人来说就是闯关,若不回去过年可能就没机会了,再说老家今年就可能搬迁了,再不回去也就永远回不去了。天,这一说问题严重了!于是我不再咆哮,不再劝说,举手投降。
今天一大早,我和先生就开始忙活,考虑到老家生活不方便,恨不能把整个市场给他们搬回去,姐姐也做好了各种炸货,我拉了一车,剩下的下午弟弟负责。
晚上,我打电话回去问冷不冷,父亲说一点儿都不冷,声音里有掩饰不住的安稳和舒坦。问母亲在干嘛,父亲说早出去“蹿”去了,呵呵,串门是母亲的一大爱好。
或许,我们会担心父母在老家生活太艰苦,或许我们会担心父母在老家吃得不够好,或许……但我们更应该关心的应该是父母在老家是不是过得最踏实,生活得是不是最开心。
父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就是不管外面有多好,住的多好,吃得多好,都不如自己那个破陋的老屋,那才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根在那里。
是啊,那里有父辈的一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有他们曾经的芳华,他们属于那片土地,属于那间老屋,属于那个破陋不堪的小院,那是他们心灵的原乡,是他们真正的家。
父母在的地方也才是我们真正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