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妈!”无人应声!我的心猛的一紧。婆婆刚出院,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难道……?
推开厨房门,我呆住了:地面洒满了不规则的肉块和七长八短的豆角,铁锅横摔在墙角,煤气灶滋滋的往外撺着火苗,婆婆手里拿着铲子,狼狈的站在灶台旁,像一名战败的英雄。
婆婆能做一手拿手的东北菜,烙春饼、韭菜盒子、酸菜炖肉、烧排骨等,每一道菜都让人食欲大开,垂馋三尺。为了不让我这个远嫁而来的儿媳妇,感觉到异地饮食的差异,她特意到网上学习了一些我的家乡菜的做法,尽管不是很地道,但每一餐都有不同的惊喜。
厨房就是婆婆的战场,半辈子占领制高点,引以为豪的战场,措不及防之下,婆婆被生活偷袭,成为了一名俘虏。从照顾一家吃喝的“有用之人”,变成了需要被人照顾的“无用之人”。她的心里除了苦,更多的是怨,怨自己为什么不一死了之,怨这双无用的手,为什么不听使唤。
“妈!谁让你做饭了?说好了我回来做的!”我埋怨道。
“我是想让你一进家门,就能吃上现成的饭”,婆婆像做错了事的孩子一样,忐忑不安。
这一刻,我被生活狠狠的嘲笑了。
02
刚60岁出头的婆婆在2个月前,突发脑出血而住进了医院,经过及时的抢救,生命脱离了危险。出院以后,按照医生的说法,经过康复锻炼,最好的状态就是基本可以生活自理。
回家以后,看着俨然周岁幼儿般稚笨的婆婆,不禁让人心生怜悯。在普通人眼中,用筷子吃饭是多么的天经地义,但对她而言,能够用勺子顺利的将饭送入口中,都成为了一种奢望。
康复锻炼成了婆婆生活中的必修课,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一丝不苟,坚持不懈,但是原本就有滑膜炎的左腿,根本无法承受突如其来的超负荷运动,膝关节处高高的肿起,宛若刚出锅的馒头。
要强的婆婆有时候偷偷练习走路,偶尔也会摔跤,但她却刻意瞒着我们,晚上洗澡的时候就会发现,大片的淤青和破皮的血印,参差的分布在她的腿上和臀部。
她却轻描淡写的一句“没关系,现在不是好好的吗?”来回应我们责备而又充满怜爱的目光。面对我们苦口婆心有关休息的劝导,她说“我以后的生活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了”
我承包了照顾婆婆的衣食起居,每日“衣来生手、饭来张口”,她的情绪却郁郁寡欢,虽然她并不说什么,但是往日那个笑容满面、憨态可鞠的她已不复存在,我也简单的认为是病情带给她的困扰。
够拄着拐杖蹒跚行走以后,我发现,家里的某个角落有被整理过的痕迹,看着那并不彻底干净的角落,我的心似乎读懂了什么。
03
曾经的婆婆,为了减轻我们的生活压力,几乎承包了所有的家务,接送孩子上幼儿园、买菜做饭、搞卫生,整个家在她的照顾下一层不染、紧紧有条。
突然间的变数,让她的生活一落千丈,自己成了被照顾的对象,增添了儿女的麻烦,似乎是生活中的累赘,这样的心结死死记在心中,是儿女无法用身体上的扶持来解开的,命令式的强行休息换来的是声声叹息。也许在叹息岁月无情,难道自己真的老了?也许在叹息儿女的“溺爱”,难道自己真的要被生活抛弃?
与其在叹息中遥望夕阳西下,不如在拐杖中寻找第二个春天。现在婆婆每天拖着拐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感觉自己依然是生活的主人、是孙女的最好玩伴、是儿女的一片天,千万不要让父母在我们的不经意间慢慢被老去。
04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精神的敬仰比物质的奉养,更让父母得到心灵的慰藉。尽管我们身强力壮,在父母面前适当的“示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永远是子女离不开的曾经的父母。
父母真的老了,老的眼睛变花了,地板上的污渍再也跳不进她的法眼。
父母真的老了,老的动作变得迟缓了,刚刚吃过中午饭,又着急的张罗下午饭。
父母真的老了,老的记忆力衰退了,我们昨天刚刚回过家,今天又打电话说,我都好长时间没看见你了。
现在,换做我们带着父母这样的“老蜗牛”去散步,不要催他、吼他、责怪他,更不要拉他、拽他,让我们慢下脚步,陪他们一起闻花香,一起听鸟鸣,一起看满天的星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