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今天是设定的写点东西练笔的时限,前两天忙碌中把时间记错了,以为昨天就是时限。于是,从前天开始就想着这次要早点动手,以免后面临到时限时的慌乱。最终情况是,前天忙完后有点累,觉得还有一天才到时限,于是又拖到了昨天。昨天原本计划早点起来写,可是晚上听个讲座睡的晚了,早上没能太早起来;昨天一天忙碌过去,等有时间就已经到了下午。眼看着时限就要到,慌忙中打开电脑准备写,就在此时多看了一眼日历,才发现真正的时限是今天;于是,就拖到了现在才动手。
其实,这个经历不光出现在自己设定的练笔时限,而是类似的场景已经发生过不少次。虽然重要的事情基本没有出现过超过时限的情况,但即便没那么重要的事情,在迫近时限时完成,一方面会造成对自己不好的感受,即无法达到从容平静的状态,另一方面也有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任务的完成质量。
虽然自己也知晓拖延的不利后果,但要把这个习惯改掉,也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把一件正确的事情(例如改掉拖延症)变为实践,但每次在具体实施中,旧的习惯就会像另一个自我跑出来和你战斗;而且通常情况下是旧习惯会胜利。
回想之前曾经改过的旧习惯,都是在多次引起自己警觉的场景出现后,由于对旧习惯可能的后果的恐惧,通过一次次重复强制克服完成的。但并不是每个你想要改掉的旧习惯都会面临类似的可以造成你恐惧的场景(例如,过马路时如果不看来往车辆,险些发生事故后,就会对这一的可能的后果产生后怕,进而有足够的动力去改掉这个旧习惯。而且这样的场景具有很高的重复性,会通过一次次重复进一步固化和加强新的好习惯。所以一般人也都能养成过马路左右看的好习惯。),所以,有些习惯改起来总是相对更难一些。
但对于难的事情,克服了才有成就感并体会到真正进步所带来的好处。所以,我在想,尝试引入惩罚机制,可能是值得试一试的好办法。例如,这一次对练笔的拖延(虽然没有真正超过时限,但已经形成了拖延的事实),惩罚机制就是增加一次练笔量;将原来的一次任务增加为两次。这样,在今后发生几次因为拖延而被惩罚的情况后,基于对多增加任务量的恐惧,可能就会形成好的习惯。
这是对自己行为模式改进的一种尝试,具体效果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