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读三国,总是理所当然认为刘备是“明君”,曹操自然就成了“奸贼”。后来看到明君败,奸贼胜,每每总感伤不已。再后来,看到刘禅“乐不思蜀”那一段,便暗自痛恨,心想洛阳再好,也不是故乡啊。他怎能全然忘记了那片他生活了50余年的土地呢?
于是,从那时起,蜀地就成了我一个梦,而成都就是这个梦的中心。我梦想有朝一日能拜访这座城市,以解开心中那个纠缠已久的结。国庆假期,我终于圆了少年时的梦,历经几小时的飞程。我于华灯初上时分抵达成都,入住好酒店,一夜好眠。
翌日清晨,睡到自然醒。吃过美味的早餐我便慢悠悠去往文殊院。穿过方正的高楼大厦和古朴的老屋坥垣,在宽敞明净的大道上驰骋着。隔着车窗端详成都人的生活。随处可见的茶楼和小吃商肆,透露出成都人特有的文化况味。
远近的大厦顶端都是一片绿意葱茏,俨然是成都特有的一道风景线。老街两旁是阿娜的法国梧桐树,一溜儿排开,树下置放着错落有致的藤椅或是清一色的竹桌竹椅。青花瓷碗,空气里弥漫着草木的清香和成都人热辣的俚语。不言而喻,逍遥的味儿径自散发开来。
我想,午后或者入夜该会很热闹,乘乘凉,喝喝茶,唠唠嗑,听着老者讲故事。看着那些稀疏的日光喝着叶的影子映在茶碗里,连同时间一起备冲泡得芳香馨人。那该是多么美好的生活啊。
漫步于老街,古旧的金沙庵处处弥漫着岁月沉淀下来的古拙的气息。听说,这里也曾香水鼎盛,香客如织。而今,只有青苔依依,余下几位老人坐着闲话家常了。小庵静立于都市的一角,历经荣辱兴衰,见证时光流逝,寂然静默地挺立着。我暗想,这还是一位怎样的高僧,又是历经了多少世事变迁,才换来如此淡然的心态,才能如此宠辱不惊地守望着。
相较于金沙庵,尔后游览的爱道堂和文殊院确是那么的簇新。修葺过的红漆似乎还未风干,散发着夺目的艳丽光芒。簇新的雕栏画栋,只依稀能够知晓当初的规模和风格。我是不喜欢这样的新艳的,磨灭了当初的印迹,欺骗了岁月的眼睛。但,自然分外喜欢它的那份静谧,还有长廊,那碑廊。
尤喜欢院里的盆栽荷花。即使被拘在那样一个小花盆里,也还是荷叶田田,莲香袅袅。在青红相间的建筑里露出其独有的明丽和生机。尤记得最喜欢的是禅房外的那一株莲,清幽的屹立,恍若明丽清新的仙子躲在窗下听禅。
也喜欢清心的梵音,醇厚浓郁的檀香味儿。还有那两座碑廊里的字帖,一切都是那么静,那么可人儿,先前的遗憾也不由地淡了几分。
及至出来,在文殊院吃了钟水饺。路过赖汤圆、师友面、龙抄手、菠萝饭……虽然肚子鼓鼓的。可是经不住美味的诱惑,便又将其一扫而光。不禁感叹成都人的福气,在这个遍地是小吃的城市生活该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当然,我也不得不感叹老成都的智慧。一种凉粉百种味,全在这秘制的酱汁上。其中,我最喜欢的是酸凉粉,粉粉嫩嫩的,又滑又溜。外加入口即化,清新可口的味儿,今人胃口大开。还有那金灿灿的菠萝饭,酸甜的菠萝,饱满圆润的米饭,直到小肚子装不下才罢手。
只是夜色渐浓,催促我归去。我只得依依不舍地往回走,灯光在后退,喧哗在后退,我的心中肃穆一片。这一路的寻梦,那些熟悉的浮光惊影,亲切的柴米油盐,琐碎的时光印记,安然的绽放的美丽,在脑海里交织着。
什么颜色,什么滋味,我已分辨不清。或许像极了川剧中的变脸,浓重的油墨底下,是一张平凡而素然的脸。即使沧桑巨变,面目全非,不变的都是梦,是爱,是对生活的热情。
当我走远,回眸处,只有灯光一片。淡淡的光晕将夜色染红,遮掩了古旧的老街。它们或许正安然恬静地酣睡在老成都的梦中。这夜,一切都是那么刚刚好。夜色很饱满,心也如胃一般地满足。
末了,还是忍不住感叹一声:如此美好,如此蜀地,焉能不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