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罗缉思维推出了《魔鬼经济学》(原书名为「freakonomics」)的中译本合集,我又把原版的第一本找出来读了一遍。
此书2005年4月在美国上市,一个月后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挂榜数十周。作者Steven D. Levitt(史蒂芬·列维特)和Stephen J. Dubner(史蒂芬·都博纳),一位是芝加哥大学年轻的终身教授,另一位则是《纽约时报》和《纽约客》的长年写手。
其实中文版的译名我一直觉得不大妥当,就作者选题、切入、思考角度之奇特而言,「魔鬼」二字改用「怪诞」或者现在较流行的「吊诡」一词可能更好。
而且原中译本翻译的质量一般,有些误译影响理解,新版换了译者,不知道会不会好一些,有条件还是直接读英文原版为佳。
再读此书,自然没有初见的惊艳之感,但就我看来,起码有三点仍然值得一提。
1. 巧妙的选题及叙述的方式
列维特一共提了六个问题:
- 美国学校老师和日本相扑运动员有何共同点?
- 3K党的失败和房产经纪的成功又有何相似?
- 贩毒生意看上去很美,为何毒贩还得啃老?
- 为何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犯罪率会直线下降?
- 父母的哪些因素对孩子的早期成绩影响较大?
- 孩子的名字重要吗?
如今标题党横行,提出一个好的问题就是成功的一半。这些问题表面上似乎跟经济学没什么关系,看上去也没有统一的主题(事实上的确没有),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吊了起来,迫切想知道列维特究竟想要说什么。
这便是好问题的威力和魅力所在。
另外,此书的叙述方式也是值得学习。
作者仿佛引领着我们进行一场又一场冒险,开局总是疑云密布、悬念重重;接着收集证据、顺藤摸瓜;途中剥茧抽丝、排除干扰;最终水落石出、恍然大悟。整个过程有如读侦探小说,非常过瘾,跟《纽约客》另一位传奇作者Malcolm T.Gladwell(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风格不谋而合,无论是阅读者,还是写作者,都能悟到一些妙处。
2. 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
列维特认为:「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基石。因此,理解动机或者找出真正的动机,几乎是解决所有社会问题(包括暴力犯罪、考试作弊、网上约会等)的关键。」
作为一名经济学家,他深知经济学只是研究理性人在激励下的行为,无法完全解决动机问题。通过思维发散、旁征博引,列维特成功的将经济学、心理学乃至社会学的一些思维方式融于一体,来揭开这些现象背后的本质。
书中有个例子很有意思:
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犯罪率一直在不断上升,专家普遍认为情况还会继续糟糕下去。
然而,90年代开始,毫无预兆地,犯罪率不仅没有不断上升,反而迅速全面下降。
专家们大为震惊,甚至过了几年才缓过神来,开始寻找解释,比如经济增长迅速、枪支得到有效控制、监狱系统得到改进、警察的巡管政策更新等等。
列维特却说这些都不是关键,发生在70年代的「罗伊诉威德案」(Roe v. Wade),即堕胎合法化的标志性事件,才是奇迹发生根本的原因。
此言一出,专家们一片大哗,质疑者、讥讽者甚多,但列维特专攻过犯罪经济学,显然是有备而来。
他的理由很简单:经研究表明,堕胎者大都是那些贫穷、未婚或者是未成年的女性,如果她们的孩子出生的话,限于种种原因,他们成为罪犯的可能性要远远大于普通孩子。由于堕胎的合法化,这些未来的罪犯并没有出生,而是直接被「计划生育」了,十几年后潜在的罪犯数量急剧减少,犯罪率当然急剧下滑了。
这个解释相当具有创造性,然而证据呢?
这就引出了下面的第三点。
3. 基于统计学的分析方法
先插一句,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在其畅销书《引爆点》(Tipping Point)中,也提到了上面的例子。有意思的是,他的解释截然不同。
格拉德威尔认为犯罪是可以传染的,就像时尚潮流一样,它可以由一扇破碎的玻璃窗蔓延到整个社会,也就是「破窗理论」。
当时的纽约警局致力于提高轻微犯罪的执法力度,消灭随地涂鸦和地铁逃票等不良现象,格拉德威尔认为,这些打击破窗的行为就像阻止传染病蔓延一样,降低了整个纽约市的犯罪率。
然而他并没有给出论证的过程,相比之下,列维特先是一一反驳了几种可能性较大的理由(包括格拉德威尔的),并采用了统计相关性的方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显得更具有说服力。
统计学的相关性是指当两个因素之间存在联系的时候,一个变量会随着另一个变量变化。它又分成正相关和负相关两种情况,比如下雪外面就会变冷,这是正相关;出太阳就不会下雨,这是负相关。相关性虽然不能、但有助于证明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列维特通过统计数据发现,在「罗伊诉威德案」前就率先宣布堕胎合法的5个州中(包括纽约),犯罪下降率领先于其它州。
而且,那些以前堕胎率比较高的州,在堕胎合法化后出生的孩子成为罪犯的比率大大降低,整体犯罪率下降的幅度也大大高于那些堕胎率相对较低的州。
还有研究表明,在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当地政府宣布堕胎合法化之后,犯罪率也同样出现了下降的趋势。
即使堕胎合法减少犯罪率的观点还是让很多人觉得不舒服或者太过怪异,但列维特采用的分析方法本身令人印象深刻。
当然这种基于统计的方法现在已经比较常见,大众经济读物里都有采用,当时却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书的中译本有一句广告语,叫做「从根本上改变你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虽有夸大的嫌疑,但也不能说是胡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薛兆丰的说法,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处:
改造世界,非经济学所长;
改造世界观,才是经济学的强项。
深以为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