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趣的世界我们未知的太多,且看两个作者关于意志力不同的见解。你会得到自己减肥失败的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
书名:《意志力是训练出来》。作者:菲尔图。意志力就像肌肉一样,你越锻炼它,它就会变得越强。
Step 1:失败过程总是这个样子
1、我们许下一个愿望或期待。并积极的制订计划。
2、在实施这个计划的前期,意志力强大,信心满满,仿佛胜利就在眼前。
3、在实施计划后的一段时间,或许是几天,也许是几周,经过长时间的重复,开始出现没有看到结果的失望,意志力开始减弱。
4、在意志力减弱的过程,意识和潜意识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当时的自己是不容易察觉的。认为自己可能没有天赋,没有毅力,运气不好等等。这种潜意识已经开始和最初的计划产生了冲突,这时意志力迅速降至了最低点。
5、意志力降至最低,事后想想其实这时候外部环境并没有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只是最终被自己打败了。外部的世界,所接触的人,并没有足够的理由,足够的条件,足够强烈的意愿终止计划,只是自己的心动摇了,意志力减弱了,没有制订计划时的盲目乐观和对目标的强烈渴望。
Step 2:想要尽快改掉一个长期养成的坏习惯,需要提高意志力水平,否则无法产生实质性的改变。
1、有一个小小的原则,运用它就可以让自己的坏习惯发生改变,这个原则叫做“无一例外”原则。原理非常简单:即在改变坏习惯或养成好习惯的28天时间里,每一天都要重复新的好习惯,没有一天可以例外。当然这个过程我们需要面对情绪低落、诱惑等等诸多因素不利影响因素。外部的世界,所接触的人,我们无法改变,唯一能改变只有我们自己,想一想“怎样做”才是解决困难的根本。
2、幻想自己。幻想自己正在做某件事的样子,如果做得很好,就保持住,做得不好,就改变它。
3、描绘愿景。看见你想的,得到你看见的。
4、即时奖励。找到自己喜欢的事物,把它们作为一种奖励。当又一次战胜了自己的时候,就把这种奖励给自己。
书名:《为什么佛学是真的》。作者:罗伯特·赖特。理性的作用是给感情提供信息和辅助。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工具,感情才是真正的决策者。
Step 1:失败过程原来是这个原因。
1、赖特举了一个例子。他特别喜欢吃巧克力,但他也知道巧克力含糖高,吃多了对身体不好。那么当赖特纠结于要不要吃一块巧克力的时候,难道说“不吃”就是理性的,“吃”就是感情的吗?其实两个声音都是感情的。
一个感情是想吃巧克力。它为了说服其他感情,会列举各种*理性*的理由 —— 你一会儿不是还要工作吗?吃巧克力可以让你的精力更充沛。
但是不吃巧克力,也是一种感情,这个感情是想获得健康和长寿。这个感情也会列举*理性*理由,说巧克力吃多了身体会变胖。
也就是说,每一个感情模块都在使用理性来帮自己说话。 理性,只不过是感情的武器。
2、我们看到的决策过程其实是两种感情的较量。正面感情超过了负面感情你就吃,负面感情超过正面感情你就不吃。这其实符合人脑的“模块说”,大脑随时被各个模块接管,谁的声音更大谁就做主 —— 而每个模块,都是感情模块。决策,其实是感情和感情的竞争。
Step 2:想要尽快改掉一个长期养成的坏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识别感情。
1、识别感情(Recognize the feeling)。当你想抽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想吸烟是一个感情。接受这个感情(Accept the feeling)。
2、不要把这个感情推开,不要对抗,要承认自己想吸烟,而且承认这是一个合理的感情。观摩研究这个感情(Investigate the feeling)。
3、从旁观者的角度,分析这个感情,它的力量有多强?是我身体的哪个部分有吸烟的需求?这个感情有“颜色”吗?是什么“材质”的?当你从各个角度去分析它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感情不再是你的一部分了。
4、你越分析它,它就离你越远。分离(Non-attachment)。你和这个感情就分开了,这时候你已经不想吸烟了。
两种方法区别:意志力是对抗和压制。识别感情是化解。一个是奖励,一个是惩罚,意志力锻炼是看到一件事好的一面,并积极的进行反馈和奖励。识别感情是看到一件事坏的一面,减少反馈,没有奖励。
共同点:都需要对自己的情绪(感情)进行识别,形成反馈,这样才能促进这种情绪下的行为持续做下去。
唯一阻碍你的是你想要她的程度。管她什么方法,时刻想怎么做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得不到就难受,就不爽,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方法。
观点摘自:《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