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同微信好友ZGH聊天,我们谈到昨天朱老师说的观点——作为个体的我们,一定要严格的“自律”,千万不要养成做任何事情都喜欢去 ‘拖’的习惯。这个习惯一旦养成,至少会有三个很糟糕的结果:
1,容易焦虑。在事情临近的时候,一个人特别容易焦虑。在焦虑的情况下,人是没有创造力的。个体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可能会有创新能力。
2.一件事情拖到不能再拖了,可以想象得到,这件事情完成的质量不一定很差,但质量可以保证一定不会很高。
3.个体自身的成长会很缓慢,慢到怀疑自己到底是不是这块料。
聊天中,我说到——我感觉到,这说的就是我。朋友回答说,他也如此,最近很是焦虑。最后,我们来句“各自加油,各自忙去,再聊”结束聊天。再然后,我们各自投入到坚持中去……
记得在本学校团队中,我曾引用过“六神磊磊公众号”中“有一种牛逼,叫做我能背下来”这篇文章来鼓励团队中的成员。当下,经过长达一个多月“茫、忙、忙”的我看到自己的鼓励不免觉得“很是惭愧”。我什么时候做到了把某些内容“脱口而出的背下来呢?”。从来没有,比如,经常研究的“数据分析观念”能背下来吗?只能说有点熟悉。但是不能背下来。今天能背下来吗?我问自己。顿时,牛脾气来了的我,心里对自己说,我今晚就要背下来。结果,发现我做到了。
统计是小学数学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其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含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对于数据分析观念的培养,并不是在某一节或几节课上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教师抓住“数据分析”这个核心,不引领学生经历从直观到感播的活动过程在基于数据的理性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推断和 预测形成统计思维方法,建构起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关系。
想来可笑,为何总是这样与自己过意不去呢。哎,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试一试,就要背下来,又何尝不可呢?而且,结果是,我就能背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