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数据观 https://www.shujuguan.cn/?from=jianshu
一个公司的董事长在企业内部发火,转天就上了新闻,背后原因值得玩味。表面上,这位董事长的经济地位不容小觑,其身影连续多年出现在福布斯的排行榜中;深入看,他发火的由头,与全球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不谋而合。
“(建立全员数据意识)不是走形式,是智慧零售的本质,大家必须掌握,不掌握就淘汰,从我开始。”——苏宁董事长 张近东
来自:数据观 https://www.shujuguan.cn/?from=sohu
董事长发飙:我们这么多年转型,吃的就是数据化的亏
《中国企业家》在报道这次事件时,开头第一句话就是:“没人想到张近东会发那么大的火。”
8月24日,苏宁内部下发《关于建立全员数据意识的动员令》,这是2017年首个董事长签发的“全体动员令”。
9月13日,张近东发现某部门的学习会议只开了15分钟,而且还有超过1/3的员工没到场。当晚,张近东撤免了部门相关负责人,此外,集团人力资源和主管高层也均被降职或通报批评。
“我们这么多年转型,吃的就是数据化的亏。现在总体向好,但数据的应用和挖掘还是不足。”张近东说,现在苏宁提智慧零售,其本质就是数字零售,是建立在数据化管理与分析基础上的零售经营能力,在商品、支付、物流以及品类策略、地区策略等方面,都要通过数据驱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从一把手到一线员工,哪怕理货员,都要在数据的指导下工作,“这不是走形式,是智慧零售的本质,大家必须掌握,不掌握就淘汰,从我开始。”
守着金矿要饭吃:数据意识没那么简单
提升全员的数据意识,没那么简单。苏宁高层本身建立数据意识,也走了很长的一段路。
从2009年苏宁易购上线运营,到2013年更名“苏宁云商”,这位昔日的电器巨头一直在努力向互联网转型。但是,效果却远远比不上阿里、京东这些互联网“纯血”。转型初期,苏宁自己都解释不清楚自己想做的盈利模式。“这跟连锁经营时期完全不同,那个时候告诉大家一年能开多少店,销售额会如何增长,一清二楚。”
摸着石头过河,最大的代价就是时间。而一旦抓不住时间,市场先机就拱手让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宁走的是“外在跟踪”路线,在内部推出“平京雷达”比价系统,以掌握京东商品的实时价格;加入与京东的快速物流之战等等。然而对手强势在前,后来者很难反超。
好在,这位中国排名第34位的富豪,头脑清醒。在尝试外部流量效果不佳之后,终于将目光转向了自己六大产业体系(零售、置业、投资、金控、文创、体育)、总计5亿会员身上。如果他们之间能够互相转化,会创造多少价值呢?不可估,也不敢估。在此之前,云商内部的“千里传音“产品,通过把线上的意向用户推送到线下对应门店的销售员,已经转化了至少两三百亿的销售额。对于此前对体系内部流量转化的忽略,张近东形容自己是“守着金矿要饭吃”!
从一把手到一线员工,都要在数据的指导下工作
其实,张近东作为苏宁的掌舵人,一直都没有停下信息化建设的步伐。1994年,在中国电脑还很少见的时候,苏宁就率先建立了一套基于DOS的售后服务管理系统。两年后,苏宁进行了第二代信息化工程——销售和财务系统信息化,建立了商场、物流、仓库、售后服务中心等局域网络系统。四年后,又迅速实施了第三代信息化工程——集中式ERP信息管理系统。2005年,苏宁启动第四代信息化工程——SAP/ERP系统,成为中国零售行业使用该系统仅有的三家企业之一。
但是,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光是由IT中心决定的。更重要的是企业中各个环节的人。苏宁走进智慧零售时代之后,张近东要求企业从一把手到一线员工,甚至是理货员,都要具备数据意识。他强调说:“数据化应该成为苏宁员工的基本理念,应知应会的一些技术都没有掌握,还谈创造、发展,那不是骗人吗?”
这种“人人都要懂数据”的理念已经逐渐在企业上下渗透开来。苏宁汕头大区在“搜狐号”上发布文章,介绍V购达人如何巧用话术提高到店率。此外,在今年的狮厂校招信息中,除了IT类总共开放了包括大数据工程师、云计算工程师、算法工程师、交互工程师等13个职位之外,招聘人数最多的营销管培生也必须具备“具备敏锐的市场调研及数据分析能力”,并且,“掌握SPSS等数据分析软件、PS等设计工具者优先”。
数据公民 大数据时代的新族群
董事长为一次学习会议没开好而大发雷霆,甚至撤除高管职位,看似“小题大做”,毕竟这不是一次活动没做好,也不是出现了品牌危机,甚至从账面来看没有任何损失。
然而,这恰恰应该是张近东大发雷霆的原因。苏宁的“脑袋”——高层已经进入了数据时代,但它巨大的“身躯”似乎还在旧世界里踟蹰,没有为新世界而兴奋,也没有为自己的踟蹰而感到深切危机。
很少有人能理解,张近东所说的“提升全员数据意识”并不是一句虚话。从去年开始,“数据公民”(Data
Citizens)已经成为大数据时代的新族群,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的报道中。这个词由Gartner在2015年对数据分析技术的预测中提出,与之相对的的是“数据科学家”——也就是我们传统上认为应该掌握数据、分析数据、解读数据意义的人。
与数据科学家不同,“数据公民”正如他的名字一样平民化,他可以是一名BI使用者,也可以是一名销售,一名运营,甚至是一个HR,但是,他们(在工具的帮助下)也有能力管理数据、使用数据、分析数据。与此同时,“大数据”这个概念也平民化了——它们不再是那群拥有博士学位的理科高手们才解得开的谜题,在越来越多强调“自服务”的工具面前(比如新一代商业分析平台、可视化交互分析工具等)它们变得直白、易懂,可以为业务人员所用。
正如张近东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所表达的:苏宁的这场“数据革命”不是搞一次性的运动,而是要常态化开展,要让数据驱动经营的意识与理念深入人心,落实到日常工作开展中去,同时,苏宁既要不断的完善各类数据应用,也要不断的加强数据的开放,让人人都可看数据,人人都能用数据。
这正是培养数据公民的真谛。
大数据+自服务工具+任何人=数据公民
全员提升数据意识的背后:每一个人都是“决策者”
提升全员数据意识,或者说,塑造企业的“数据公民”,意义非常深远。不光是对于走入智慧零售的苏宁重要,对于任何一个行业都重要。美国一家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为公司部署了自服务式的商业分析平台,为每个员工都开了账号。他是这样形容的:“每个人都在做决策。每个小时,每一天。CXO们并不是影响运营和盈利的唯一因素:几乎所有的员工都可以通过他们的工作习惯、他们使用(或滥用)的技术、对突发事件及挑战的应对方式等,对运营产生影响。事实上,‘决策者’这个术语已经可以适用于任何人。”
那么,你的公司有没有提供让数据公民生长的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