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业生涯的一点思考

图片摄影/朝晴

近些年,职业生涯规划已经被很多人重视,不清楚别人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己因为有过下岗失业的经历,眼前又已经年过半百,对这个问题多少是有些思考的。只不过,早些年,并不知道还有“职业生涯规划”这种说法,那时候的选择和行动,出发点还是为了生活,再往深点说,其实也就是要生存、要顾家。


好在,当初的选择既考虑到兴趣,又是根据现实需要。现如今,律师工作已经做到了第十三个年头,事实证明自己的选择确实是正确的,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兼顾着照应到了大、小家庭,还多多少少算是为社会尽了些责任、做了点贡献。


今天,在有书听读的书书名叫做《远见》。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会认为职业生涯达到40年就已经差不多了,而《远见》这本书的作者把职业生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大约持续15年左右,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任务,而总体上是为了找到和打造一条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的职业道路。


做律师之前,我在一家国企上班,服从领导分配,先是在羽绒制品厂实习,然后到公司食堂帮忙,再就是去公司外设的商场站柜台,下岗前呢,是在公司的配电房做了将近十年的值班电工。从十九岁技校毕业参加工作到三十二岁下岗回家,正好也是十三年,感觉这十三年倒是可以算作我的第一个职业生涯阶段。


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在我是费了很大的力气的。因为,文化课其实只读到高中毕业,工作之初参加的自考又是工业企业管理专科,下岗之后,一直等到跨专业完成法律本科的全部自学考试课程,才算是拿到了参加国家统一司法考试的“敲门砖”。而最终通过司考走进律师事务所实习,差不多已经是不惑之年。


所以,我的职业生涯应该是很不连贯的,而且,前后从事的工作又根本是大相径庭的。所幸可以借人之智成长自己,初入律师这一行时,哪怕小日子过得再捉襟见肘,也舍得花上大价钱投资于连续的报班学习之中。并且,不只是满足于钻研和提升律师实务工作的能力,还同时兼修了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技能。


法律与心理兼修并进十余年,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当初走律师专业化发展的设想已经有了结果,目前已先后被省律协评定为婚姻家庭法专业律师和刑事专业律师,去年还同时借助拥有二级心理咨询师资质的优势,一次性通过中级社会工作师的考试。律师职业本身就是在从事社会工作,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了解,无疑又是在为本职工作“锦上添花”。


我的职业生涯如果也按照《远见》这本书说到的三个阶段来划分,也就是说,大体上要工作到六十五岁左右的话,去掉下岗失业到实现再就业前待在家里的那几年,每个阶段十三年还真是差不多。那么,对于即将到来的第三个阶段,我又该做怎样的打算呢?有没有什么让人舒心又惬意的事情,不一定就是职业,可以让自己一直做到“地老天荒”呢?


【图片摄影/朝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