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晚上和大宝发生了冲突。晚上,求助老公帮忙。
我:今天我在训弟弟的时候,大宝生气的冲我发火:妈妈,你除了发脾气,还有什么本事?我觉得我很生气,我忙一天,累的慌,弟弟闹脾气,我就吵了他,哥哥就来这么一出,生气!
老公:这样说妈妈,他不对,我去批评他。
我:你准备怎么办?
老公:告诉他以后不能冲妈妈发脾气,吼妈妈是不孝的孩子。
我:他刚才对你说的话,爸爸,父母就不能不发脾气,不打骂孩子吗?
老公:这是什么话,哪个孩子从小到大不被父母训,不被父母揍的。
我:你啊!你一直都在说你从小到大没被训,没被揍过。
老公:我多棒啊!我成绩好,还听话,他的表现能跟我比吗?
我:那你思考过为什么你那么优秀吗?
老公:父母不打骂,脾气温和。
我:矛盾不?你自己前后说的话,你优秀,是父母不打骂的结果,我们的儿子表现不好,是我们做父母的不够好,你呀。
老公:对啊,绕进去了
我:同样的父母,为什么你姐初中没毕业?
老公:她自己不学习
我:你为什么认识到学习对你来说很重要?
老公:没想过,为啥?
我:因为你是男孩子,父母有什么事,喜欢和你讲,会听你的意见,无形中培养了你的自我负责的能力和自律能力,因为你觉得家里都没文化,你需要优秀,来带领这个家。你姐,她主要是被你妈指挥干家务,她是被压迫的,这就是主动与被动教育的差别。
老公:你这么认为?
我:直到现在,你爸妈车电瓶坏了,都打电话找你,他们自己就不会去处理。你也很享受这种被依赖,让你体验到你很重要。你总说我老婆,你不能听我的话吗?你了解你自己吗?
老公:……
我:我也有错,脾气不好啊,儿子对你说的那句话,是想在你这里获取支持,理解,还有保护,他的感受是委屈的,害怕的。如果你去说教,孩子会沉默,不再跟你谈,他感到了大人对他的感受视而不见,以后他也不会顾及我们的感受,家人之间的情感链接就淡了。我也做的不好,你可以跟孩子讲:你妈妈做的不好,如果她能遇事冷静,可以给爸爸打电话,寻求援助,也可以找你带弟弟玩一会,甚至可以让弟弟去听儿歌,总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她却用了很笨的那种:发脾气!所以,你看遇见事,我们要让自己冷静,办法自然就有了。你说呢?
老公:有道理。
我:教育可以正面进行,也可以反面进行。
昨天晚上,儿子来找我了。
儿子:昨天晚上你和爸爸的谈话,我偷听了。
我:嗯,
儿子:原来妈妈事后已经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了。
我:嗯,我肯定有做的不好的地方啊,反思问题,改进自己
儿子:我也反思自己的问题了,妈妈累了,我帮妈妈带带弟弟,不该冲妈妈发脾气。
我:我们都是人,都会犯错。况且你也没错,我之前在你发脾气时,说的话不也是这句话:你除了会发脾气,还有什么本事。是我教会你,怎么是你的错呢?
儿子:妈,对不起。以后我遇事会冷静
我:你最近表现的很好了,耐性比之前好多了,而且自己的事情处理的很好,我都没操过心。
儿子:谢谢妈妈。明天要考试,我今天背了12篇作文,还有一篇,我给你背背吧。
我:好啊!
儿子:谈“孝”
我:你是怎么理解“孝”的?
儿子:其实,我不理解,妈妈,孩子必须孝顺父母吗?
我:不一定
儿子:为什么?孝不是我们文化的根本吗?
我:父母首先要善待自己的孩子,要负起父母的责任,孩子才能有好的成长环境,彼此心里才会有对方。
儿子:陈淼呢?他妈妈对他很不好,总是打骂他。他好可怜!
我:陈淼的妈妈对他很好,非常好,你看他一身都是名牌,她妈妈却总是省吃俭用,吃馒头配咸菜。
儿子:我觉得他不开心,不幸福。
我:父母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物质条件太好,将来孩子自己无法满足自己,会很痛苦的。另外,孩子最重要的是精神领域的充实。
儿子:妈妈,你懂孝吗?
我:我直到最近才明白孝的
儿子:啊!妈妈…
我:不可思议吧,所以你不懂孝很正常,你在思考这个问题,非常棒了,我像你这么大,每天想的都是吃什么。
儿子:妈妈不是说吃饱了,才有力气胡思乱想吗?你认为孝是什么
我:是理解对方。我最近熬夜,肝火旺,头疼,容易发脾气,我是学医的,知道自己怎么了,所以去买些药,调理调理。我也发现自己在和家人沟通时,不得窍,所以就去学习心理学,修通这个能力。可是你姥姥就很可怜,她没有文化,一辈子不知道自己困在哪里,一辈子都在发脾气,自己过不好,家人也被她搞得不开心。我现在才明白她的处境,她一辈子不容易,很可怜。
儿子:哦,我明白了。学习不是为了考试,不是为那个分数,最重要的是能为自己所用,让自己有幸福的能力。
谈话结束后,我思考:原生家庭没有完美的,即便它给了你优良的环境,你能从中思考它的好处在哪里吗?况且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问题的存在,是促使我们去思考,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