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红色教育培训学习,新县大别山红色教育简介,新县因红而名,这里有一城红色经典,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坚持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和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落脚地。走出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等98位开国将领和省部级领导干部,是全国著名、河南唯一的将军县。革命战争年代,不足10万人口的新县,就献出了5.5万名优秀儿女的宝贵生命,可以说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现存200多处革命历史遗址遗迹、107处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都是一个革命故事,都是一段红色历史,都是一曲英雄赞歌。
在新县大别山红色教育学习的目的地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就陈展着一张大别山红歌的歌词《八月桂花遍地开》。
说起这首歌的诞生,和大别山鄂豫皖苏区的革命斗争息息相关。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党在鄂豫皖地区先后举行了黄麻起义、商南起义等多次武装起义,创建了鄂豫边、豫东南等革命根据地。1929年农历8月,正是丹桂飘香的金秋季节,鄂豫皖苏区建立的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光山县苏维埃政府在柴山保大朱家(今新县陈店乡)宣告成立。会上,欢庆的人民群众首次唱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当时的歌名叫《庆祝成立工农民主政府》,由大别山民歌《八段锦》改编而来,曲调轻快而明朗,歌词欢快而豪迈,既是对大别山地区土地革命斗争史实的生动写照,又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对人民政权成立、翻身当主人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
《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
唱一曲国际歌,庆祝苏维埃
站在革命的前线,不怕牺牲冲向前
为的是政权呀啊,为的是政权呀啊
工农专政如今已实现
亲爱的工友们呀啊,亲爱的民友们呀啊
今日哩是我们,解放的一天
透过歌曲的旋律,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依稀可以看到在大别山新县这片英雄的土地上那些曾经有过的戎马倥偬、鏖战黄沙、前仆后继、流血捐躯的惊天故事和动地浩歌……
吴焕先:红二十五军的军魂
1907年,吴焕先出生在现今河南新县箭厂河乡,一个颇为殷实的地主家庭。1923年在湖北读书的吴焕先受到了革命思想的熏陶。回到家后,他当众烧毁了地契和债券。又不断把自己的财产用于革命事业。他的所作所为让很多百姓都成了他的追随者。
1927年11月,吴焕先等人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建立起大别山区第一个农民政权“黄安县农民政府”和大别山区第一支革命队伍“工农革命军鄂东军”,并开辟了鄂豫边区根据地。1931年11月,大别山红四方面军组建,吴焕先任第25军第73师政治委员。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历次反“围剿”。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11月吴焕先等人领导重建了红25军,继续坚持大别山区革命斗争。1934年11月,红二十五军根据中央指示开始长征。
“多少英雄尽瘁去,山河依旧露深情。”回首过往,历史铸就丰碑,伟大熠熠生辉!作为一名来自大别山新县革命老区的后继者,我愿踏着先辈的光荣足迹,把传承红色基因转化为立足岗位勤奋工作的强大动力,砥砺奋进,励志前行。大别山红色文化承载着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斗争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他们的理想信念。
新县大别山红色教育培训学习以大别山革命历史为内容,传承红色基因,讲好红色故事,让大家从历史中汲取智慧,从优良传统中汲取营养,从英雄先烈和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中汲取力量。新县大别山红色教育之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