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就知道有个汪曾祺,文字写得特别好。囫囵吞枣后,毕竟年少钟爱热烈,平铺直叙里深情滋味并未品咂出,也就自然感觉不了好;直到近年多少有了阅读经历后,才突然发觉自己寻寻觅觅的文字就是洗净铅华的白描文字,愈发觉得他文字里的质朴和冲淡是平淡里有功力,是岁月冲刷后的淡定。
这些年,百读不厌的是关于植物的文字,而最得人心的则是汪老先生的《人间草木》。他的文字没有过多的讲究文字技巧和文章架构,尤其是写植物,
有巧妙精致的比喻: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也有直抒胸臆的爽快和幽默: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
还有通俗的表白: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
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
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
你说我在做梦吗?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让读者读来深情而又忍俊不住,平淡日常里,似乎多了很多有趣的事物,在增添着我们的美好。而他的散文总是长短句交错,短句让人觉得利落而又简洁诗意,长句让细节丰富,将平常事物赋予更多得生动和活力,相映成趣,日常成诗。
我是在这个夏天开始读汪老先生的小说的。之前我知道他散文好,也知道他有小说,但他的小说高产得让人惊讶。我几乎是同时在微信读书,kindle,纸质书三者看不同版本的小说集,发现重复的甚少。而且,我觉得,他的小说有趣丝毫不逊色于散文。
散文不讲究结构和技巧,似乎很符合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但是汪老先生的小说,同样鲜少结构的严谨和思想喷薄。
他就是写他认识的家乡,他所熟识的家乡风土人情,总是截取水乡一个地点,塑造一个主人公的生活和情感。
没有大故事的张力,但是每个人物都生动饱满,,贴近生活,你读着,哪怕你不是江南水乡的人,你也觉得这个主人公好熟悉,因为他就是我们生活中会遇见的每一个用心过日子的人;
也没有戏剧化的情节起伏冲突,就是平淡朴实的交代主人公的所作所为所想,以及身边人的反应。读者在这样的故事里不会去追寻悬念,而就像和主人公面对面,聊天话家常,之后身心为之动容。
最让我喜欢的是,他是从大时代背景里走过来的作家,但是他的文章里从来没有声嘶力竭的思想鼓吹和政治正确。他更多的着眼于每个时代的小人物,透过小人物兢兢业业的生活和他们的悲欢离合,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和感悟时代的激流。
像其最出名的《受戒》,我初读时是带着很强的戒备心的,因为被盛誉过了头的事物太多了。但读完后,我就内心里暗暗笑自己。因为看完,我不仅喜欢,感动,还觉得有一种消失已久的天真返归到了我心里。
小说是写到一个穷孩子,为了吃饱饭,从小出家,在那座寺庙里有了生活,有了朋友,最后有了爱情。小说里写和尚吃肉,拥有爱情,这情节在历来是即使不被视为离经叛道,也会让人觉得是反面教材。
但是在汪老的小说里,你感受不到任何的不适,因为他文字里的他们虽然是出家人,但是比任何人都热爱生活,他写小和尚明海和小英子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充满着非常单纯质朴的天真无邪。
结尾,小英子问已受戒的明海:“我给你当老婆,你要不要?”明海大声说:“要!”,竟然让人感觉很甜,充满了美的意象。
他的文章之多,每每为自己读书时间不够多而遗憾,因为很多都值得重读再三;而又每每想起他文章之多而高兴,就像小时候的糖果盒里还有糖般,意味着还能读很多。
取名为菰蒲深处,是他的小说集,也是希望自己读书能够读至深处,看见新景象。选取的图片,也是我最喜欢的合集封面。管他什么买房计划,先买了把书藏起来再说。
以上为初读汪曾祺文所得,是为记。
【无戒365挑战营13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