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聚会,听小a说最近准备离职了,这令我很诧异。
小a所在的公司在行业内算是数一数二的,薪资水平自然不低。而且以前也常常听他说起公司环境不错,氛围比较轻松自由,还有一帮不错的领导和同事,下班后偶尔有时间,还能约在一起吃饭聊天打球。工作任务虽重,但好在同事们相处融洽,都将工作向着共同的目标推进,所以,哪怕项目忙的时候经常需要加班加点,大家也都能其乐融融。
“那为什么要离职呢?”我问他。
小a苦笑:“还不是因为不合群了:我们以前的领导被调职到另一个城市去了,新调来的领导又另外带了人过来。在新领导眼里,我们都是上一届领导的人,所以他当然更倚重跟着他过来的那几个人。有个方案,明明我们跟了很久,对背景资料和项目要求都更熟悉。但是新领导一上任,原本已经完成了一半的case却被推翻重做,后来又各种挑刺,最后就直接让他带过来的人接手了。”
小a说:
“以前大家都是一门心思放在工作上,想着如何高效沟通,如何把方案做得更好,现在说话做事之前却得先考虑会不会被误认为站在他的对立面...即使这么小心翼翼,还不如他新招进来的实习生受待见,这样的氛围,留下来又有什么意义?当然都准备着自寻出路啊。”最后小a摇摇头吐出一句话:
“道不同不相为谋!”
“可是这么好的公司说离职就离职了啊?”我还在为他的决定可惜,他却态度坚决:“不然呢?难道要把之前用在工作上的努力全部转移到迎合新领导,处理人际关系上来吗?”,小a接着自我安慰着说:“也没关系啦,我总会找到合适的环境,找到和我志同道合的那一群人。”
我当时还想劝他,但细想也觉得有道理。当周围群体氛围的改变已经影响到工作本质,威胁到个人成长的时候,选择离开去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未尝不是更好的选择。
果然,十几天后,小a便凭借之前项目的经验和自己过硬的专业能力,得到一家不错的新公司的offer,工资也在之前的基础上又涨了50%。
聊微信的时候,我问他新公司感觉怎么样,他很开心地告诉我:“人际关系很简单,都是一群踏实做事情的人,终于不用刻意地去迎合谁了。”
-------------------------------------------------
这也让我想到自己大学的第一年。当时我是大人们眼中的“乖乖女”,在选专业这件事上也不例外:我喜欢文学,父母却坚持觉得学经济更好。于是,我最终应父母的要求进了经济系,学习的课程都是诸如“微积分”、“会计学”等等一些自己不喜欢的科目。
填志愿时我不敢违背父母的决定,到了学校后却对自己的专业头疼不已,最后只好采取了消极抵抗策略:
班级里,同学们抱团讨论专业问题的时候,我总是没有发言的意愿——因为实在不感兴趣;考试前,室友们一起去图书馆复习的时候,我也不想参与——因为觉得自己只要不挂科就够了,根本没想斗志激昂地去争取高分。
由于不喜欢,所以总是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致使我在系里当了一整个学年的“隐形人”。我听到同系同学分发作业的时候,看着我作业本上的名字,向坐我前排的另一位同学询问:“小c,你知不知道你们班的***是哪一位啊?帮我把她作业传给她一下”。
甚至在室友们的眼里,我也是个除了泡在图书馆I类栏(文学类)翻找书籍外,再对其他任何事物都提不起兴趣的怪人。在被迫的压抑下度过的那一整个学年中,我听到的最多质疑是:“年纪轻轻的,怎么总摆出一副生无可恋的样子”。
直到我选修了一门关于文学的课程,在那为数不多的几节选修课上,发现文学才依然是自己最感兴趣的专业。
于是在大一快结束的时候,我背着父母私自向中文系主任办公室递交了转系申请,又利用整个暑假的时间为考试做复习准备。大二开学前,终于收到转系考试合格通知。
父母一开始也很不理解我的决定,因为在他们看来,我们学校的经济系是最热门的院系,而他们又考虑到当时的就业形势,为我挑选了经济系中就业率最高的“国贸”专业。我却任性地换了个冷门学科。
还记得我爸当时怒气冲冲地问我:“现在做外贸、做生意那么赚钱,你为什么非要去学文呢?你学了中文出来能干什么?难不成还想当作家?!”
我没有理会他的愤怒。在第二学期期中的时候,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拿奖学金的资格。才慢慢得到了父母的默认。
我知道我阴郁的性格是从转到自己喜欢的院系后才慢慢开朗起来的。在那里,我终于找到了和我一样喜欢看I类书籍、喜欢古诗词的同学们;找到了对现代作家生平故事如数家珍的,或者精通中世纪历史的老师们。每天上他们的课,就像听故事一样有趣。那才是我大学生活真正的开始——不再毫无主见地迎合父母的意愿,也告别与自己不合适的那个群体后。
以前看过很多文章,无外乎是在强调“情商”有多么重要,抑或是,在一个群体里,合群的人会得到更多人的喜欢与认可,会有更好的未来等等。但我们却忘了:人,生而就是独立的个体,有千差万别的性格特点,有不同的兴趣和爱好。
追求“合群”也应该建立在群体中的个体能相互理解,相处融洽的基础上。如若不然,刻意迎合的结果只是让自己身心俱疲,活得更累。
——就像前面小a说的,何必刻意迎合别人的意愿,如果做好足够的准备了,那就改变吧,活出自己的时候,你总能找到一群志同道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