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孔子向鲁国音乐大师师襄子学琴,一首曲子学了十天。师襄子说,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认为自己还没掌握其中的韵致规律和结构。
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已经弹得很动听了,师襄子又让他学新曲,孔子认为自己还没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感情。
又过了许多日子,师襄子听他弹琴,完全被他的弹奏所吸引,听得出神。孔子却还不准备学新曲,他要体会出作曲家是怎样一个人。
不知过了多少日子,孔子邀请师襄子来听曲。听完后,师襄子对他说:“功到自然成,这次你应该知道作曲者是谁了吧?”
孔子回答:“此人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两眼仰望天空,一心要感化四方,此曲非文王莫属。”
师襄子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这首曲子名字就叫《文王操》,你勤学苦练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啊。”
二
92岁的小野二郎,是全球最年长的米其林三星寿司大厨,被日本称为国家珍宝。
他曾说:“你必须要爱你的工作,你必须要和你的工作坠入爱河……即使到了我这个年纪,工作也还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我会继续攀登,试图爬到顶峰,但没人知道顶峰在哪里。”
这两个事例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国家将工匠精神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何为“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精神。
如今人们大多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重视产品质量,质量问题层出不穷。
在这样的环境下,强调工匠精神,对于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极为重要。
孔子一首曲子弹了好多遍,由韵律结构,到思想感情,再到体会作者,将曲子的弹奏做到了极致。
小野二郎在小小的数学上,付出一生的心血,不断地精进,做成了世界上最好的寿司。
这些都是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当我们心猿意马,总在追求最大利益,而忽视内在质量时,是不是应该摒弃浮躁,用一颗匠人的心去追求极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