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靠打嘴炮混的风生水起,巧舌如簧编排是非。这样的人之所以有市场,便是善于察颜阅色洞悉人性。
《大唐荣耀》的史思明算一个。
他先跟在安禄山身旁,称兄道弟,倚靠安禄山大树底下好乘凉,很快坐上了第二把交椅。
安史之乱的史,便是这位史思明逆贼了。
逆就逆了,反就反了,都是明面上的事。他也是瞎起哄,暗中保存实力留一手的主。一看形势不对,安家的风头要过去了,便倒戈相向,来了个360度大转变。
反贼变勤王了。
估计也就李亨相信,他的悔改之意。当然推波助澜的还有张氏。好一个张氏,还在李亨面前挣了个大功:不伤一兵一卒劝解降兵放下武器臣服新皇。
史思明和张氏的渊源可就深厚了。
这天下胆肥的人不少,胆肥到绿了皇帝老儿的却不多。
这是他们起事的计谋之一。一个母以子贵好有底气,一个为儿效力怎能不尽心。
各怀鬼胎,为利合作。当然是演足了戏,使足了劲,往中伤李俶为第一要旨。
要说史思明有多无耻,和张氏算狼狈为奸你情我愿的话,安排独孤靖瑶和二皇子立李係生米硬煮成熟饭,就更加卑劣龌龊。
且对当年独孤家变,将自己撇的一干二净。一口一个世侄女,不冷静点还真容易被迷惑。
只怪政治不够敏锐,无法洞察日后隐患的李亨轻而易举就放虎归山。
史思明再叛变。
再叛变,没有回头路。他和张氏的儿子,已经被张氏断子求生,他们同盟的纽带关系和信任都出现了危机。
不得不说,恶人与恶人决裂,窝里斗也是满大快人心的。
张氏知拿捏不住史思明了,便不能留他。管他是不是他死去儿子的生父,儿子都没了,要不听话的男人做什么?留着只是祸害。
史思明低估了张氏的狠毒。他死在自己的义子手上,他更是死在张氏的算计里,如此狗咬狗状,也算天道轮回。
一生两面三刀,借此平步青云。他的死印证了一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