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子到皇帝。
这中间漫长几十年,在担惊受怕小心翼翼中度日如年。
他的婚姻不由自主,是娶是离,都是看形势。他的身份有名无实,却腹背受敌,在夹缝中生存如惊弓之鸟。
他就是《大唐荣耀》的李亨。
他是低调的,在安禄山和杨国忠两大恶人互相撕逼时,他只敢选择中立。前半生的唏嘘经历告诉他,他这太子唯有安守本分才能自保。
幸好他有两个长进的儿子,尤其是广平王李俶,更是皇孙中的翘楚。幸好新娶的太子妃张氏,温柔贤惠,落落大方。
妻子有主意,儿子能分忧。这算如履薄冰的东宫生活,有了一丝倚仗。
儿子是真有勇有谋,妻子却不是真如表现出来的那般温柔美好。
张氏,可以说是整部剧最大的幕后黑手。跟着无用太子担惊受怕了几次,她心里便有了想法。
深宫谍影,有权势才是硬道理。光富贵尊荣,却也是任人拿捏的罢了。
于是她步步为营,干了好多件大事。包括血洗沈府,害慕容林致被和离,沈珍珠和崔彩屏无故流产...
如果说这都是小儿科的话,那么后期的手段就更暴露野心了。
太子长期忧心身虚,早已没有繁衍子嗣的能力。可她必须得有个孩子,母以子贵好在宫中立足啊。
太子不行,找行的。于是她与史思明暗中搞到了一块。果不其然,生了一个小皇子。
有了儿子傍身,她明显是自信多了。毕竟,儿子就是她的底气。
可怜李亨蒙在鼓里,被绿了,还以为自己中年得子是福气多多。
有了儿子,便要为儿子铺路。而铺路的过程中总免不了阴谋和流血。
她不断暗中搞小动作。终于狐狸尾巴露了出来。
李俶警觉到了。
慕容林致的记忆恢复,更是道出了张氏的龌蹉。皇室血脉大于天。于是冬珠夫妇决定拿张氏的孩子试一试虚实。
这一试,张氏慌了。
一听要滴血认亲,更是如灶锅上的蚂蚁,情急之下,竟然乱用药的分量,强行将孩子催醒。
可是孩子醒来后却成了没有知觉的透明人,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了。
毁了她孩子的人,必定要毁回去一个。建宁王成了冲动下的牺牲品。
功高盖主的威胁,张氏的添油加醋,李亨用杀死一个大儿子来抚慰小儿子之殇。
他哪能想到这是恶妻的伎俩。为保全自己不惜掐死自己儿子,好达到嫁祸的目的。
反正她的儿子这样了,铺路也当不了天下之主了。不如榨干最后的价值,将广平王一军。
可怜广平王苦苦哀求,打亲情牌也无法撼动李亨的坚决。他只想给张氏一个交代,好减轻她的丧子之痛。
一日失二子,但明显失去小儿子让他痛更多。李倓成了咎由自取不念手足的恶棍。
他是没有安全感的人。一直以来空有名分,却也任人摆布,在父亲那里得不到一丝温暖和保护。所以他才如此忌讳兄不友弟不恭,这触动了他的神经,他是狠狠惩罚的。
盛怒之下杀李倓的决绝,比起当初玄宗的及时醒悟放一马,要凌厉无情多了。
李婼说长安宫太冷,宁愿不当公主也要流浪在外。可想此举多伤儿女心。
他信任张氏,不止她曾陪伴他一路兜兜转转走来,还因劝解他上位有功。这些都化成一份患难与共的夫妻情意。
可张氏是披着羊皮的母狼啊。
她早已摸透了他的软性子,每一句话都踩着点含沙射影,他根本不是她对手,段位上就矮了一大截。
待到李亨病弱膏肓,她便迫不及待谋划改朝换代。好在临死前的清醒,让他后知后觉了真相。这个枕边的女人一直在算计他,利用他,无情无爱啊。
错已铸就,误死的人却再不会存活。
他一生最大的成功,是生了个好儿子李俶。让他多年的隐忍,借安史之乱提前得到上位的契机,并高光凯旋,拥有了名正言顺号令天下的底气。
他一生最大的失败,是缺乏政治敏锐性。对假意投诚的史思明如此,对表里不一的张氏更是如此。前者放虎归山,重新引发了不小规模的暴乱。后者他一直被牵着鼻子走,做出仇者快亲者痛的事,让亲情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