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在生活中,每天都有许许多多的小事发生,你是否留意过,思考过?还是让它风轻云淡地从你身边溜走了,什么都不曾留下。我想记录一下这些微不足道的事,通过点点滴滴地思考,让我们从生活中反思精进,一起成长!
听几位老人坐在一起聊天,说起了某位知名书法家。一位老人说,当年我们这些知识分子都是在一起工作的,当时日子很苦也很单调,大家就在工作之余找些事情自娱自乐。有些人打打球,有些人下下棋,有些人学了点乐器,有些人练习书法,有些人练习绘画。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在这下棋、打牌,别的很多人也跟我们差不多,都没混出来什么出息,只有他却成了书法家,用现在年轻人的话来说,真让人嫉妒恨呀!其他几位老人附和说,就是就是,有几个都是练书法的,也只有他出名了。
他们处于同样的年代,有着同样的经历,多年以后,绝大多数人还是那样,普普通通的,极少数的人却实现了跃迁。其实,类似的事时常出现在身边,数不胜数。我们也会经常听到一些人说,当年我和某某在一起如何如何,那时他还不如我呢,现在那家伙混的多好,也总是一脸羡慕嫉妒恨的样子。也许这些人说过了也就过去了,日子依旧如此,少有人想过为什么他成功了我还是这样,更很少有人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如何。
同样的经历,为什么有人成功了,有的人还是那样?
反思一:有些人是混日子的,有些人是过日子的。
正像那位老人描述的那样,同样的年代,同样是单调枯燥的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消磨时光的方法。人人都可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是在选择时,有多少人思考过,是打牌、下棋混日子呢?是随着大众,别人做什么也做什么呢?还是有着明确的目标,知道自己追求什么?那种时候,很多人都是混日子的,得过且过,但我相信那位成名的书法家是认认真真过日子的。
反思二:有些人坚持着,有些人放弃了。
就像附和那一位老人说的,当时也有一些人在练习书法,或是在练习绘画,为什么只有那一个人成功了。应该是别人都放弃了,只有他坚持下去了。也只有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才能造就他如今的成就。我知道在那个年代,想认认真真做事很不易,外界大环境的浮躁,小家庭生活的艰辛,还有很多人内心的迷茫。那位书法家也许因兴趣使然,但更多的是需要内心的坚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方得始终,也许就因为只有他坚持下去了,所以他成功了。
反思三:有些人只知低头走路,有的人懂得抬头望天。
也许在那些年里,也有人想坚持下去,也坚持了很久,但因为没有看到最后的希望,失去了动力也就慢慢放弃了。是不是因为不得方法呢?就像现在流行的10000小时法则,其实并不是坚持了10000小时以上,就能成功了。那是有一个前提的,就是要刻意练习,只有经过刻意练习的一万小时,才可能成就卓越。换一句话说,就是要讲究方法。就像要到一个地方,只知低头走路,不会抬头望天,就会发生走错路、撞上墙的事,要不就会遇上恶劣天气,或者黑灯瞎火走夜路,困难重重,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就像那位知名的书法家,我们从表面上看到的是,他坚持练习几十年成功了。谁又能说只要埋头练习就能成功呢?他是不是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是不是到处拜师学艺了?他是不是临摹名贴、刻苦钻研了?他的成功,我们又该如何复制!
反思四:我们该如何?我想要什么样的人生?
同样的经历,有的人成功了,有的人还是默默无闻、普普通通。到底哪种人过的好呢?用现在的流行语说,幸福是什么?你过的幸福吗?其实这就看你追求的是什么?那些下棋、打牌的老人,他们过的不幸福吗?好像也不能一概而论。如果你追求成就感,向往成名成家的人生,你就要向那位书法家学习。如果你追求粗茶淡饭、平平安安,向往家庭幸福、身体健康,其实认真地过好每一天就很幸福。
无论我们选择哪种人生,都不要去混日子。思考一下自己追求的是什么,设定一个目标,规划一下路径,遇到事情时,回望一下自己的初心,你就会走的非常坚定。
最后套用一句流行的话:什么时候是植树的最佳时间?一个是十年前,一个是现在。若是十年前植树,现在树木已成林;若是现在植树,为时仍未晚,若连当下都错过了,多年以后回望,就只有遗憾!
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若您喜欢,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