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自由行,没有报团。
没有完全制定好三天的旅程,决定到第二天的随机应变。
这样比较随意,但是有可能转到地方少,看到的景点少。
早上7:25到达中央大街,还没有多少人。
现在快九点了,行人人多了起来。走了十几分钟,实在是太冷了,就钻到路边一家麦当劳,取取暖。
感受到了哈尔滨实实在在的冷了。
路上很滑,走路一直要小心翼翼,一路上又冷又紧张,很担心摔一跤,在大街上出丑。
路上的石头外形看起来很像面包,也叫面包石,每一个大概一米长,是嵌进路面里,每一块的价格大约一美元,在当时一美元是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真真是黄金铺成的路。
餐饮篇
早上逛了中央大街,教堂,中午在马迭尔西餐,尝了一次正宗的牛排,还不错,配菜是薯条,还可以。
点菜的时候还在心里嘀咕了一下,千万不要问我几分熟,因为我不太懂,好像说没有八分熟,这一说我想了一下,要是问我的话,我就说要九分熟。
结果没有问,我就直接给上了一份。
晚餐时间,手机搜索“清真菜”,找到最近一家,走遍全国都不怕,因为有拉面!
晚上吃拉面,还给自己加了一个鸡蛋。
热汤热面,放了醋,辣椒油,真的很好吃。
中央书店篇
午餐期间,安排了住处,西餐厅的服务人员很热心的告诉我,就在对面,还带我从餐厅内部传过,出了餐厅另外一个门就是了。
我先背着行李去店里看了一下,非常不错。
把行李放下以后,去了书店。
很有特色的一家书店,一楼二楼是图书,1.5楼有日本寿司,2楼有咖啡,还有书法研习社。
咖啡是属于营业性质的,任何不消费,有两排舒适座位不能坐。咖啡厅还有卖蓝牙音箱,所以播放着很多好听的歌曲,有蔡琴的歌。
我很喜欢蔡琴,也很喜欢她的歌。
读书,听音乐,味着咖啡香,很是享受。
哈尔滨很有意思的是室外巨冷,室内超暖和。
我穿着很厚的羽绒服,在书店里觉得特别热。想去第一天从机场过来认识的一位姐姐说, 我们东北虽然冬天外面冷,但是屋里暖和呀,你们华北冬天的时候屋内屋外一样冷。
可能就是这样,冰天雪地的天气,让它们在室内取暖设计方面非常优秀。
在书店读到了王潇的《时间看得见》,读了一个小时以后,觉得自己看不完,又不想买回去,因为这次出门只背了一个双肩背,行李很少,回去的时候也不打算带太多东西。
这次可真是极简出行,能不带不带,能不买的不买,自带手机和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很是轻松。
其实人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在微信读书APP上看到了这本书 果断加入书架。回去以后也可以慢慢看。
现在很多读书APP可以让我们看电子版的书,但是在书店里看到了我喜欢的《百年孤独》、《平凡的世界》《穷查理宝典》《如何阅读一本书》。
有余华,有村上春树,有太宰治,有桐华,,心里很是有点小激动。
把一本厚厚的纸质书拿在手上,封面就很喜欢,打开慢慢的研磨纸张,真的有一种在跟作者对话的感觉,读电子书就少了这样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电子书盛行的时代,纸质书依然长盛不衰。
电子书和纸质书应该是相互促进其更加繁荣的,而不是竞争关系。
思考篇
时间到了下午五点。
路灯彩灯都亮了,接着逛街拍照片。
现在好多人可能不知道她自己旅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总是到一个热门的城市,热门的景点,拍几张照片打卡式的旅游,为什么这么旅游?
因为这是时代的趋势,我也去过那些网红的景点,聊起天来显得不low,但回想起去过哪些地方,精彩的瞬间有,但是很少。
我觉得没必要随大流旅行,只去自己想去的地方,那些网红的地方不想去就不去。
毕竟出门旅行要考虑时间和旅行经费。
或许旅行完做攻略的人很少,我觉得那些做旅游攻略的人很棒,把自己走过的路记录下来,就是这样,一步步的走来,变成了今天的自己。
在书店呆了一会,特别不想走,觉得自己思绪泛滥。
我2019年,空空的脑袋里面充实了很多。但是越是读书发现自己读书太少,越看世界越发现世界很大。
到了书店里才发现爱读书的人、有知识的人太多太多。
每到一个新的城市旅游,我都会去他的书店看一看。
读书——旅行——读书。
看世界,看他人,再看自己。
我目前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的太多。
哈尔滨第一日,很冷,有些兴奋,有些思考,是我喜欢的旅行方式。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