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在各种报刊网站,包括我们生活中,都会出现一个词——转型。一下子仿佛所有的公司企业都在赶时髦一样,争相转型,大概都想尽早抓住下一个热点,好把握住未来的方向。
但这两个字说起来简单,细思恐极。
举个例子,老书生范进这辈子只会读书,都读到五十多岁了,也不过中个举人,结果还因为一激动,直接懵逼了,老丈人可是个明眼人,知道自己女儿跟着他这大半辈子,受了多少苦,可有让他转型去杀猪呢?
第一、看老丈人对待范进的这个架势,充分说明了杀猪佬在古代市井社会,应该算是小贩里面赚的比较多的那类,虽说都是底层,也分范进这种赤贫的书生和老丈人这种还有点小钱的杀猪佬,可见,转型有动力,毕竟赚得多啊!
第二、读了大半辈子的书,每年中举的也就那么几个,你能保证前面几十年都没上榜,今后就一定能高中?你咋不去买大乐透呢,兴许还能中呢!大概率是读个一辈子书,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所以让范进继续读书考试是一件很不靠谱的事情啊,不转型去做杀猪佬还等啥呢?一家老小都喝西北风去?还是合着你范进就是觊觎老丈人那点财产,指着老丈人整天给你倒贴呢!
看来转型很有必要!那么问题来了,让一个读了一辈子书的人去转行做杀猪佬,就他这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弱鸡样,确定能剁下一块猪大骨来?
所以转行做杀猪佬,那是明显不适合的。
结论:已经从事本行业N年的人,最好不要放弃本行业,而去开辟一个完全不相干的行业,你要转型可以,还是得在原来的基础上,辅以资源,加以改革,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去到另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必然会因为仓皇进入而被淘汰。
那么我们假设,读了一辈子书而没有中举的范进,到底应该怎么转型呢?
首先从年龄层次上看,50多岁,搁哪个时代,都不算是什么年轻人了,所以想转型,必须将自己开始转型的年龄提前,越往前提,转型几率越高。
然后我们就会看到这样一个画面:30出头的范进,白天在私塾教书育人,钱虽然赚得不多,但是买房买车月供应该还是可以负担得起的,再加上老丈人心疼女儿,时不时得给他放点水,日子倒也过得下去,最重要的是,还不用因为穷得养不起老婆孩子而看老丈人的脸色了,当然此举也会赢得邻里乡亲们的尊重,赚个补课费啥的,不在话下,一不小心变成一代大儒——范子也未可知啊!
晚上则继续挑灯夜读,毕竟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升官发财啊,书还是要读的,试还是要考的,举人是必须要中的!
结论:在不偏离本行业的基础上,积极增加创汇渠道,能有效的增加收入来源。
其次从兴趣入手,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范进读了几十年的书,且不说书生每日之乎者也的到底有没有用,肚子里的墨水总还是有点的,这日,范进上网的时候,突然跳出了简书的广告——创作你的创作?这广告词说的,可吸引人了,寻思自己多年前还得过“新理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对了,还有一部《今苹美》只写了一半,就被老丈人以不学无术为由给扔在了墙角,遂找来了那满是灰尘字迹都糊得看不清楚的小人书,继续写了下去,说不定考不中举人,也能阴差阳错的成了个大文豪呢?他蒲松龄有我这般才气?
结论:擅于发现自己出彩的地方,因为当你认真经营这个优点的时候,会发现它已经比别人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再次从趋势上研判出路。范进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依我之见,早就读傻了,但是在他读书的这几十年里,经济状况,社会环境来来回回,早就变了好几轮,30岁那年,东院的少奶奶看他有几分聪慧,来找他做账房,他却因为看不上那点俸禄,给拒绝了,毕竟读书人的事情,怎么能去做这些个世俗的行业呢?且她吴家东院早就是破落户了,凭她一个女人整几个虚拟经济什么机器人这种项目,就能东山再起?没曾想,这才几年时间,她吴家东院居然已经成了这小县城数一数二的大企业了,而当时他看不上眼的那个账房先生,现在早就已经是吴氏集团CEO了,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只怕是连拍马也赶不上了!什么叫做当年你对我爱理不理,现在我让你高攀不起!他范进还只能假惺惺地啐它一句:我呸!一身铜臭味!
结论:谁年轻时,没有过几个送上门的机会?可你真的审时度势,看到那些机会所代表的未来吗?判断对了趋势,机会只会越来越多,路只会越走越顺,反之,只会难上加难。
职场也好,企业也罢,经营过程中,想转型,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只是如果在转型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一些思考,多一些判断,会让转型之路好走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