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谈一个地产项目,老板算是当地很早开发的资深行家。十几年前就已经独霸一方,属于自己称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的级别,多年来一直滚动开发,土地储备也充足,听起来像是一个不错的金主。
可是,我们接触项目之后,就发现一些很不可思议的状况。首先,早期进入地产行业混的,手上的土地大多数是低价的,相比后面市场的发展,他们是有很大的利润空间的,别说开发建成房子来卖,就是留着土地不动,到现在来都赚了多少倍的价钱了。可是,这位爷的现状是资金非常紧张,八个锅才五个盖,东挪西凑的盖不过来。第二,干了十几年开发,目前交到我们手上的项目,规划设计存在着不可理喻的硬伤,最大的问题的,部分房子是东西朝向的,这种房子只有在天气特别寒凉的北方,像黑龙江、俄罗斯之类的地区,为了日晒量的最大化,才会这么安排,其他地区,肯定是南北朝向最受欢迎,特别是潮汕地区,更是如此,他居然为了做成围何式的小区,牺牲了朝向,“本末倒置”这个词,在这里找到落地了。还有,很多三房两厅的户型,设计了一个入户阳台,然后没有其他生活阳台,变成晾衣服只能就晾在客厅这个阳台,也是非常明显的硬伤。第三,信口开河,说园林景观要投入一千万,打造高端园景。你户型存在硬伤,住起来非常难受不实用,打造一个高端园景又有何用。第四,受到外来强势品牌冲击,人家买的全是精装房,这是大企业的规模化开发,平台化运营的基础上,创造了低造价的整批生产采购,还有资本市场的金融化,带来的升级换代的开发运营模式,他只能理解为,你大品牌精装要含税,我私营民企可以灵活,房子卖毛坯房价,然后我组织精装总包工程队,对接购房者,你如果需要精装,购房时统一登记到时候统一装修工程,不开票不纳税,算起来每平米可以比大品牌低一千五,所以销售有优势。
这样的理念显然非常落后,我们既然是要做销售代理,那么我们必须从源头抓起,产品一定要改良优化,把硬伤消化掉,做出有竞争力的户型产品,不然再大的推广投入,也是难以改变顾客的嫌弃。巧妇难为无米之炊,iPhone8出现了,再便宜的iPhone6也就少人问津了。而不是说无论什么产品,只要低价就能卖掉,特别是地产发展到现在,购房者的心态,已经不是单纯的解决居住的需求,其实还有追求资产增值的需求,所以变成了买高不买低的心态。一个强势项目,产品有竞争力,买的好而且还提价快,后续的推货就会受到市场追捧。如果一个弱势项目,卖起来没有气势,后续推货价格也不怎么涨,客户就会观望不敢跟进,何况产品还存在一目了然的硬伤,更是低价策略也救不了的困境。
市场的规则是:同样的产品,比价格;同样的价格,比赠送;你的产品先矮人一截,有什么理由不比别人低价格?所以这本来就是应该的价格而不是价格优势。再有,人家的赠送面积那么多,户型实用率那么高,无形中又是摊低了房价,人家买个120就能得到非常好的使用功能的三房二厅,在你这买个130还不怎么好用,怎么能说你的价格低呢?所以产品不做足功夫,就稀里糊涂上市,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就是整个项目里面还有一些能卖出去的户型,把这些卖掉后,剩下那些淘汰型产品积压库存,浪费时间,浪费财务成本。
今天去他的公司继续谈合作细节,一到公司,发现这是一个已经有一定年限的小区,我问了下老板,这个小区交房应该有五年了吧?他说已经交房七年了,这个小区卖得比较好,现在只剩下50左右的库存。oh!my god!一个项目交房了七年,还剩下50套房,这叫卖得比较好?!在汕头,通常在交房的一到二年内就得清盘,不然再压货就进入困局了,你在没有广告预算可以投入,市场又以为你已经卖光了,就很少有客户上门了,这样清库存就是零零散散,有一套没一套的,看起来好像余货都是利润,但是你耗掉了那么多财务成本不算吗?
难怪,他们不懂营销的势能,基本开自然销售,而且他们的成长过程告诉了他们,房子就是这样卖的,快不了。他们用过去的眼光看市场,没有发现,世界正在变化,而且越来越快。以前市场没有更新迭代的产品,都是本土开发商,都是差不多的农民企业家思维,产品也大同小异,所以给了你慢慢卖也能卖完的初级阶段。如今,来了强大的对手,他们不但产品先天比你优越好多,他们的营销目标也是要快你几倍,所以他们的推广投入也是你的几倍,当他们用疯狂的攻势覆盖市场,把消费者教育成行家,回过头来看你的产品,谁还动心?他们最多还会记得你曾经在这里称王称霸的年代,但是他们再也没办法接受你这些属于过去那个年代的产品。
很多第一代老板,他们没有意识到,你当初发家,其实更多的是靠国家发展给了你机遇,是运气多过于你的智慧和能力,如今你成功的走到今天,怀里抱着过去成功的经验,有没有想过,或许那些经验一文不值,那只不过是碰巧的运气,面对未来市场的变化,大品牌的进攻,你是否真正具备了对抗的能力?江山代有才人出,市场进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若是没有及时觉醒,更新头脑,那么过往成功的经验,更多时候就是你下一步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