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高位者,任何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的决定,都可能引起轩然大波,并因此或遗臭万年,或流芳百世。
北宋时期,西夏人李继迁在边境发动骚扰,宋军出兵镇压,并逮捕了他的母亲。
宋太宗于是召见寇准,表达了想处死李继迁的母亲以警诫那些敢于造反的乱党的意思。寇淮退出之后,经过宰相办公处,吕端(安次人,宋太宗时的宰相)叫住寇准问道:“皇上叫你不要对我说吗?”
寇准说:“没有啊。”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吕端。
吕端问道:“皇上打算怎么处置她?”
寇准说:“想在保安军北门外处斩,以警诫造反的乱党。”
吕端认为不应处死李继迁的母亲,特地入宫劝谏宋太宗说:“从前项羽想烹煮太公,刘邦还扬言想分尝一怀羹呢!做大事的人不会顾忌亲人,更何况李继迁那种叛逆的人。陛下今日杀了他的母亲,明日就可以擒到李继迁吗?如果不能,则不过只是出出气罢了,徒然结下仇怨,更坚定他叛逆的决心。”
宋太宗说:“不然应该怎么办?”
吕端回答说:“以微臣的愚见,应把李继迁的母亲安置在延州,并派人好好服侍她,以招引李继迁前来投降。即使他不立即投降,他母亲的生死权还操在我们手里,也可以牵系着他的心。”
宋太宗听完,心念电转,很快就想明白了吕端话中的道理,十分高兴地对吕端说:“如果没有你,几乎误了大事。”
后来,李继迁的母亲死在延州,而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果真向宋朝投降了。
如果没有吕端的劝谏,宋太宗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李继迁的母亲的处死了,不仅无益于事,还会让他落下杀害妇孺的恶名;而留下李继迁的母亲,除了可以牵绊李继迁外,还能让他留下宽厚的美名。善恶只在一念之间,这正可谓是“一念成魔,一念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