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我是个活得很累的人,有的时候一天下来生产力不高,效率也不高,却感觉特别疲惫,后来才懂得有一种比身体劳累更消耗人的,就是内耗,
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体会,我发现这和认知有很大关系,事实上,我们常常身心背负本不用或不能背负的,这个世界是有规律的,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事物各有边界,掌控可以掌控的,放手不能掌控的,才能把时间精力花在刀刃上,创造想要的生活,同时身心也更轻松。
而改变的首要是清楚地认识这些边界。
一、我们可以控制的事物
一个人可以控制的事物主要是内在的,包括思想、情绪、行为、态度等,这些都属于我们直接拥有主导权的领域。
1. 思维和态度
• 认知方式:选择看问题的角度,决定是积极应对还是消极逃避。
例子:面对失败,可以选择把它看作一次学习机会,而不是自我否定的理由。
• 价值观:选择什么对自己重要,以及用什么标准衡量人生。
例子:选择专注于内在成长,而不是追逐外在的认同。
2. 情绪管理
• 觉察和回应情绪:虽然情绪的产生难以完全控制,但如何回应它却可以主动选择。
例子:愤怒时,选择深呼吸、冷静下来再沟通,而不是立刻发脾气。
3. 行为与努力
行为:如何处理事情、努力的方向与程度。
例子:在面对一项任务时,可以决定专注完成,而不是拖延或敷衍了事。
选择:选择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交什么样的朋友、做什么样的决定。
例子:如果不喜欢当前的生活状态,可以选择尝试改变或学习新技能。
4. 日常习惯与生活方式
• 健康的生活作息:选择规律饮食、锻炼身体、关注身心健康。
例子:每天早起运动和冥想,可以增强内在力量。
• 时间管理:如何分配时间、在哪些事情上投入精力。
例子:减少无意义的社交媒体时间,把时间用在阅读或陪伴家人上。
二、我们不能控制的事物
不能控制的事物通常是外在的,包括他人的行为、环境、结果等。这些领域超出了我们的掌控范围,很多时候即使努力改变也未必能如愿。
1. 他人的思想与行为
• 别人的评价和看法:你无法决定他人如何看待你或如何理解你的行为。
例子:即使你努力表现得完美,也可能有人批评你。
他人的选择:你无法让他人按照你的意愿行事。
例子:即使你希望某个朋友改变坏习惯,他可能依然我行我素。
2. 外界环境
自然规律:天气、时间流逝、生老病死等不可抗力的自然现象。
例子:天气变化无法掌控,但可以选择适应它,比如带伞或添衣。
• 社会与时代的变化:政治、经济形势、科技发展,这些宏观环境不是个人能掌控的。
例子:全球经济波动可能影响你的生活,但你无法直接改变这种趋势。
3. 结果与偶然性
• 事情的最终结果:即使尽全力,也无法确保结果完全如愿。
例子:你可能准备充分,但考试成绩依然受临场发挥影响。
• 不可预料的意外:意外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发生无法完全避免。
例子:计划好的旅行可能因为突发的交通问题而改变。
4. 他人的感受
- 他人的情绪:你无法让所有人开心,也无法改变别人的情绪状态。
例子:即使你真诚表达关心,别人可能仍感到误解或不满。
三、那我们该如何平衡这些可控与不可控?
1. 专注于可以控制的事物
• 把精力投入到自己能做的事情上,减少对不可控事物的纠结和担忧。
例子:在工作中,不纠结他人的评价,而是关注自己的进步和努力。
2. 接纳不可控的事物
• 学会放下和接纳,理解有些事情不是你的责任,也不是你能改变的。
练习:对无法改变的事,对自己说:“这是我无法控制的,我接受它。”
3. 掌握主动权
• 在不可控的环境中,寻找能掌控的小部分,从中获取力量。
例子:疫情期间,你无法改变隔离政策,但可以通过阅读、锻炼提升自己。
4. 改变思维方式
• 从对抗到适应:不要浪费精力试图改变那些不可能改变的事,而是调整自己适应它。
例子:与其对天气抱怨,不如带上伞、享受雨中的乐趣。
5. 培养弹性心态
• 生命中很多事是不可控的,但我们可以选择以弹性和韧性去应对。
例子:即使经历失败,也可以视其为一次学习的机会,而不是彻底的挫败。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上的事可以分为三类,我的事,他人的事,和上天的事
人这一生,对于自己的事,专注,积极行动,自我负责;对于他人的事,接纳与随顺;对于上天的事:适应与臣服
如此,便如那首禅诗: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