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有一个家长加了我的微信好友,后又发信息给我,让我监督她的女儿,中午在服务中心不得看漫画书。我心里有点不甚以为然,为了尊重家长,还是立刻回应:“好的。”想到这位家长特意加了我,来叮嘱这句话,不免又问了一句:“怎么啦?”她说:“孩子这次单元考试成绩下降了。”
我建议她来参加我们的家长读书会,学习一些沟通方法,加强孩子学习动力。
我晚上十一点多临睡觉前,再次拿起手机,发现这位妈妈已经把她和我的对话截图发上班级群,并告诉大家:庄老师在推卸责任!
群里家长很好,没有大规模的声讨我,有家长劝她孩子看漫画书也可以的,也是一种阅读。有一位妈妈还直接跟她说,服务中心负责带龙湖小学孩子的元老师非常好。
我有点懵逼,觉得自己被误会了,又有点委屈,自己还不是为了孩子好。
这位家长平时从不多话,这次的回应实在是令我惊讶。我把自己放在那个家长的位置,感受到家长的愤怒。
孩子原来成绩不错,这次考试发现突然成绩下降,作为家长是多么担心!家长积极找原因,发现孩子最近有跟同学借了一本漫画书,中午有时没有学习,在看漫画书,考虑到这可能是成绩下降的一个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信息给我,让我们配合,这是家长多大的信任!
我没有理解到她要求我们配合她教育的愿望,还跟她提建议,讲大道理,让她来参加读书会。完全没有想到跟着她的思路,跟她配合完成她的想法。还跟她指了另外一条她从来没有走过的路,让家长顿觉压力山大。最严重的是,我没有照顾到家长的情绪,忙着出主意讲道理,只是这个时候,因担忧孩子成绩而愤怒的家长哪里听得进去?
我立刻给这位家长发了一条私信,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大意是说:孩子成绩降了,您一定很担心,我可以理解,我们一起配合吧。
家长接下来的态度,就好多了。
我这几天不断反思我的沟通模式,发现我好为人师,讲大道理的时候偏多,支持力理解力不够,不懂得照顾对方的情绪,真是非常惭愧。
觉察到这个事情后,我观察到这种事情其实还蛮多。
前几天,我发现中心有一把椅子被弄坏了,就顺手拿了另一把补过去。有一个孩子那个中午一直缠着我,一会儿说这,一会儿说那,我不得要领,只能让她去找李老师。李老师对待孩子非常有经验,过了一会儿,她跑过去,把我拿走的椅子搬回去还给她,这个小家伙就安静地坐下来写作业了。原来,她喜欢这把椅子,对我拿走它非常不满,又不肯直说,东拉西扯半天,表达的都是愤怒。
那天,我在幼儿园的教师会上,跟老师们分享这件事情。一位老师也聊到家里的儿子,因考试成绩不好,被爸爸批评。他回到房间,就把所有玩具倒了出来。妈妈问他为什么把玩具倒一地,他就托词找东西。我们这位老师是受过正面管教培训的讲师,她没有跟孩子纠缠找什么东西,也没有和孩子说成绩,而是温柔地问孩子:“我可不可以要求你给我一个拥抱?”
孩子一开始还生气地嘟囔,说妈妈有毛病。很神奇的是,孩子开始收拾玩具了。当妈妈再次来到房间,孩子把东西整理好了,并给了妈妈一个拥抱。
萨提亚说人的行为只是冰山一角,行为下面有情绪、信念、期待、渴望等,如果我们只是去纠缠于行为,有时就会不得要领。特别是孩子,有情绪时说不出来,你会觉得他们胡搅蛮缠,不可理喻。
这时候,关注情绪比关注行为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