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跟两个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公众号。朋友小A说,关注了很多公众号,也每天都看公众号的文章,早晨、中午、晚上、路上,总之有事没事的时候就刷一下。很多文章看完,觉得很有道理,也会转发到朋友圈一些。
这估计也是我们很多人的状态吧;我们关注了很多的公众号,也看了很多的公号文章。就像小A,自己关注了好几十个公众号,她说她知道的有的人还关注了成百上千个;公号文章虽然每天也看不少,可好像也只是如此而已。那些东西看过了也就看过了,转发了也就转发了;后来也只是默默的呆在朋友圈里,被一轮一轮的新信息淹灭。
我们的生活呢,却依然照旧,没有任何改变。那些看过的文章就像匆匆的过客一样,过去了也就过去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这就像徐志摩说的:“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我们果然是看过了那么多文章,“不带走一片云彩”啊。
关于这件事,朋友小B却似乎很有心得。她说她也看一些当时觉得很有道理、但过几天就连想都想不起来的文章。但她通常每天或几天,都会选一篇自己特别喜欢的,然后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看这篇文章能给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什么好的思路。如果这篇文章真的很好,经过判断也真的很适合自己,她就会试着在现实中努力做一点改变。
比如,她说自己有拖延症,但看了一篇文章说:很多人之所以拖延,有一个原因就是对要做的事抱百分之百、甚至更多的希望,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样希望越大,心里越害怕,所以反而不敢开始,就这么拖着。但如果最初就对这件事情只抱70%的希望,那就只要开始投入去做了,再在做的过程中修正,这样反而会有更好的效果。她说觉得跟自己的情况很像,也觉得很有道理,所以在平时做事的时候,真就先少抱一点希望,先开始做起来再说,没想到真的有很好的改变。
看看这两位朋友,小A就像大多数的我们,看过那些公号文章之后,也只是水过地皮湿,没有吸收到啥。而小B,却像绵绵滴细雨滋润土地那样,反而能让土地吸收比较充足的水分。我想,这吸收了充足水分的土地,一定比水过地皮湿的土地更有营养,对作物也更好吧。
那想想我们自己,每天看那么多公号文章,但看过之后,到底吸收了什么呢?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对所有文章都拼命的吸收,这也不现实。但最起码,总有那么几篇文章,总有那么几篇我们认为特别好的文章,我们能从中吸收点啥吧。
具体来说,我们首先要挑选特别好的、并且适合我们自己的文章。
其次,我们要把这些好的观点,纳入到我们的整体的认知体系中;不然只会是一盘散沙,看过就好像没看过一样。
最后,我们还要把那些好的观点,跟自己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我们的现实生活也因此一点点的变得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