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个孩子,现在我是拥有很多孩子的老师,所以我希望我的孩子不是一个个“乖宝宝”,我希望他们如胡杨树的叶子一般,各有各的模样,所以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们只是你们自己”,或许正如此,二年级的他们各个都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芒。
朗读的光芒
一年级初,本着让所有的孩子学会大声朗读,每次晨诵总会提起“把这些话让哥哥姐姐们知道”,至此埋下了一个祸根,我的孩子学会了大声一点便扯着嗓子。后来在二班老师的指导下,孩子有了变化,到了二年级初,我也开始学会改变自己的套路,告诉孩子们“声音从肚子里这出来”、“声音是砸出来、掷地有声”,最惊人的发现是他们在读《黄山奇石》,之后的每一天晨诵他们会情绪饱满的读出,那一周的我上完语文课,觉得听他们读课文就是享受,觉得课文里的情景他们带着我走了一次。变化最突出的是我们班内向的女生,她们不在害羞,勇敢说,勇敢和别人一比高下;男生们则是夸奖一次,便会在每一次阅读势要和女生一比高下。
鼓励的力量
已经长成大人的我们,在面对领导或者长辈的指责时,总会面红耳赤或者心生反骨;那还是孩子的他们,又何尝不是。更何况孩子们的玩闹、打架、失误,背后总有些让人啼笑皆非的缘由,所以遇到事不应只是指责、说教。
就说毅轩吧,他呢个子小小的,上课回答问题也是声音小小带点犹豫的。学期初孩子上课懵懵的,期中考试时他的卷子和前两次犯了同样的错误——查字典,生气的说他,生气他为什么改了三次来还是有错,最后一次交卷我跟他说三次都出错在这该找找问题了,同时开始思考适合他的提升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孩子适合鼓励,只要你夸奖我一次,之后每一次都会勇敢的举手,哪怕说错了还会去发言;上课读课文也是大声;你的偶尔提问也可以回答上来。某一次考试时,我说“毅轩,这次考试简单,你能考一百”,刚交完卷,他会说“老师,你看一下我是100吗”,我说“很遗憾,不是”,然后提了问题在哪,孩子只是失望了一下但并没有萎靡不振,每一次测试你会发现他的速度慢,但他的每一道题都是自己斟酌答案认真填写。这样的一个孩子他不是你我眼中的好学生,但却是个别人家孩子,因为他从不会放弃自己,他对自己会有高要求,一旦不足只要你说甚至你不提他都会自己追上,但也因他是这样的孩子,有时会瑟缩着不敢问,所以他要的是心平气和地和他交谈,去鼓励他。
陈子楚,今年新加入班级的小胡杨,他性格绵,开始很不适应班级,而最初我也很不适应班级里出现一个“慢羊羊”。但正因为是孩子,总有万般可能,变化也只在瞬间,某一节课突然发现这个孩子愿意大声说话,上课回答出的次数也在增加,原因仅仅是英语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紧接着数学上他也变成了小组长。一句表扬可以让一个“慢羊羊”变成“暖羊羊”,一句简单的鼓励眼神,他会回你一个“恩”,然后去改,虽然有时候一张卷子他要改两节课,但是错了会回去继续纠正,另一个角度看孩子他不是挺有韧劲的吗?
运动会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活动。但对他们来说,这是一个振奋的活动。
第一天我们运动员入场,刚说口号的时候,一个个恨不得全校都听见,结果正式上场了有些怯场,声音小,不过好在走的时候没有同手同脚的。活动课时间孩子们在教室上蹿下跳安静不下,只好下达任务:明天运动员上场,看看你们准备什么。那一刻他们好像被按下静音键,不约而同开始拿出白纸、彩笔、胶棒等自己的一切工具,会跑到你的跟前问口号的字怎么写,会三五个人聚集在一起商量加油牌,甚至有的人做了四、五版的加油牌。正式上场那一天每一个孩子卯足劲的加油,好几个孩子说老师我喊加油嗓子都快喊破了,但那一天的我也没好到哪,怕他们长跑坚持不下来去陪着他们跑,最后结尾为他们冲刺在那喊破了嗓子,整场运动会下来感觉我比运动员还紧张,反而他们各个都很棒。
成长
一年级初刚和他们相遇,班里就有两个一见面就打架却拆不开的主,班里还有躁动分子,总之经常会听见他们告状“老师,XXX和XXX打架了”,此刻我恨不得拥有一扇任意门立刻赶到现场,以免他们出事,每一次都会先追问两方因为什么打的,谁先动手,然后道歉解决事情。不得不说孩子学习能力之高,二年级再听到打架,不等你赶到现场或者等你问,他们会直接告诉你“老师我们已经和好了”或者“我们已经道歉了”。
有一次我的笔在教室放着找不见了,无奈之下我们孩子们谁见我的笔了,都说没有,许煜堃回了我一句“老师,你好好找了吗”,我说“我怎么没找,找了一个下午”,孩子不好意思的笑了。
厚脸皮
学期末的考试,孩子们从复习便有些聒噪。为了安抚他们,我们聊了一次,孩子说“老师,快放假了,想到放假就开心”,我说“你考试考不好,过年回家也过不好,所以心放到肚子里”,但是无果。是呀,开心的情绪就像病毒一样传染着整个教室,复习的高压也在一次次因为躁动而触碰。庆幸,一切都在磕磕碰碰中结束。期末考试后,语文和数学成绩先下来了,双科奖先发,结果英语下来收了心的孩子们得了三科优秀,不知该如何处理的我,跟这几个孩子说“回家把昨天发的奖状作废”,一句话不同的人听便有了不同的意思。
岩涛说“嗯”,再问“你失望吗,伤心吗”,孩子回“不失望,不伤心”,那“无所谓”,“不是,有所谓,这次不行,下次努力就好”。
思嘉说“嗯”,再问“无所谓?”,孩子回“我没事,就怕妈妈说我”,我说“怎么了”,“妈妈昨天看到奖了,今天回去没了,他会说我;爸爸对我一直很好,他不会说我”。
丰沅听到10秒后哭了,因为“语文不是一个完美的满分,觉得我收回了她的成绩”,无论如何调节她无法自拔自己的情绪。
同一件事情,同一句话,三个不同的孩子,不同的反应却让我深思,或许下一年我还教会他们厚脸皮,该让他们明白爸妈的心,才不会因为成绩害怕责备,不会因为成绩而哭鼻子。
一个学期说长不长但说短不短,我们之间的故事每一天都在上演,他们也因为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的闪着光,一点一点的真正成长为傲然挺立的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