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我爱钱是因为穷怕了,因为穷都有过哪些可怕经历”这个话题时,想起曾经为了省钱做过的一些傻事。但是也并不觉得是件多么可怕的经历,因为觉得那些傻事在当时的年龄来说,是件很正常不过的事。
谁都有特别难熬的一段日子,或多或少都有过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的经历。而我,似乎一出生感受到了那段难熬的经历。
打我懂事起,就知道自己家与别人家不一样。对于孩子多的家庭而言,能够吃饱有书念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那时根本就不知道“零花钱”为何物。
至今还记得,当时有个同学手里有5毛零花钱,去买了一包方便面。那时的方便面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件奢侈品啊!见我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她在干吃方便面时,便分了一点配料给我。虽然口上说着才不想吃你的东西,免得日后嘴软呢!但是,美味的配料却出卖了自己。
当她说每天都能吃上一个鸡蛋时,我竟然觉得她过着好奢侈的生活。看到卖包子的车经过时,连5毛钱一个的包子都买不起,当时我的梦想是,以后能赚钱了,要买一筐的包子来吃。
至今记得,上了初中后,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零花钱了——5块钱。往往一张5块钱的纸币能在口袋里放半个月舍不得花。即使是花出去了,也是因为单车要补胎换胎。半个月后5块钱花完,硬着头皮向父亲要时,都会问,怎么又没钱了?都花哪里去了?
学生时代,最怕交学费的时候,每学期都是最后一个到校。母亲说,有一年,实在借不到学费,但又临近开学。只好去学校找熟人做担保,说先欠着费用,让我们先上课。生怕对方不答应,还特别强调说,在截止日之前我肯定还你,请您要相信我,就差给对方下跪了。
年轻,不懂父母的辛苦。很讨厌每次别人都已经上学一周了,自己的学费却还没着落。甚至到了大学,还没凑够学费的时候,父亲让先去学校上课,都很不情愿。因为实在不想体验身边的同学投来异样的眼神,不想刚入学,就显得与别人格格不入。
每次,父母给钱的时候,都会嘱咐要省着点花。其实即使不说,自己也知道。后来,条件好一点了,会说不要省钱,要花的地方一定不要舍不得。但是,在这样一个环境下长大,省吃俭用早已深入骨髓。
从小父母给自己灌输的思想,就是要省吃俭用。他们也用行动告诉我,这是最难熬但却是最简单的办法。一旦习惯了苦行僧般地生活,便不会觉得身处苦海。甚至会觉得自己不配拥有别人那种轻松的生活,觉得老天不会眷顾自己。
省吃俭用当然是好事,但却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过头了。总是舍不得花钱去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对于钱财方面,也一味地想着省,却不会想办法去赚更多的钱。天真地以为省钱=赚钱,像父辈一样,只会想尽办法如何将钱省下来,却没有意识到,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更多地财富。
当别人舍得花钱去旅行,增长见识时,会觉得那是在浪费钱,到哪里不都是一样,为什么要花钱大老远跑到别的地方去呢?尽管有时可能压根不用花什么钱,却依然不愿意拿出时间去体验生活。结果别人已出去见过半个世界,自己依然还只是个井底之蛙。
当别人舍得花钱去报培训班,投资自己时,会觉得那是在挥霍钱。学生时代交了那么多学费学的东西还不够用吗?至于还要另外花钱再去学新的东西吗?当别人提升自己,顺利拿到满意的offer时,自己还在抱怨老板已经很久不给自己涨工资了。
当别人舍得花钱好好犒赏自己,买礼物取悦自己时,会觉得那都是矫情。买回来的东西只是个摆饰,钱不是应该花在刀刃上吗?当别人越来越懂得如何善待自己,经营好自己的生活时,自己却只会掉进茶米油盐酱醋的琐碎事情中。
穷人思维一旦植入,要想摆脱就比登天还难。甚至丝毫不觉得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当别人建议你可以如何脱离苦海时,反倒觉得对方是在欺骗你。
像我父母那辈,他们不觉得省钱,就是委屈了自己。他们当然也知道可以通过自己的双手,去过上更好的生活啊。只是不懂得如何让钱来换取更多的钱,或者说是舍不得。当然,不是说勤俭节约的美德不好,只是觉得有时恰恰被这种美德,束缚住了自己的思维。没有了承担失败带来后果的勇气,不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圈。
要想摆脱这种思维,你得经历一个漫长地自我否定的过程。当你获得更多的知识时,新的知识会一点一点地颠覆你的认知,你不得不接受,之前自己都是抱着错误的想法。回首想想,之前的自己是多么地可悲。
这个过程真的会很艰辛,你得学会尝试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敢于尝试一些未曾踏足的领域;遇事先别急着否认,抱着好奇的心态去体验;将自己的底线摆在那里,只要是在自己还能输得起的情况下,请尽情地去享受“走出去”带给自己的喜悦。
首先,得承认自己有穷人思维,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其次,尝试着从身边找到你觉得比较厉害的人,尝试着向她学习。最后,在开始还迈不开脚步时,从自己所能接受的最大限度的损失开始去尝试。
你要相信自己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懂得一点点地去打破自己的思维界限,从而获得重生。
架构:从一个话题切入,联想到自己小时候家里穷的时候,再到长大后,对于身边的人用钱的方式不同的看法。引出提出穷人思维的可怕之处,最后到如何才能走出穷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