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是比较趋于终极的需求或形态之一,即是形式也接近本质
目前的一种说法是,大众经济是由直播市场衍生的“网红经济”。不置可否,“网红经济”确是掀起了各行各业的一股浪潮,至于这个浪潮还能持续多久,现在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在此不做评述。如果说“网红经济”只是转瞬即逝的一个浪花,那么“社群经济”才是暗潮汹涌的大海。
毋庸置疑,大海和浪花不同。
社群需要信仰,而社群的信仰必须符合大部分社群用户
社群,基于社交关系链,将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路人圈定在一个群体里,具有稳定的群体结构和较一致的群体意识。无论扮演社会中的任何一个角色,一群拥有共同爱好、目标和信仰的人走在了一起也就形成了固定的社群。社群需要信仰,而社群的信仰必须符合大部分社群用户。
有社交的地方就有人群,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市场,社群经济就自然演变为互联网时代的经济学,但即使把握了社群精准定位也不一定实现经济的腾起。当下的“社群经济”正在逐渐成为改变中国未来经济形态的新经济模式,但只是就模式、形式而言。
抓住“社群经济”的核心不在于抓住用户粘性,而在于企业创始人和产品经理们是否能发现真实的自己。“初心”不是那么容易能找到的。
从社群的高级意义上看,无论是“粉丝经济”还是“网红经济”,亦或是其它经济形式,都能从中找出“社群经济”的踪影。也就是说,“社群经济”背后的影子已经渗透在方方面面。
当下“社群经济”的发展似乎不应再只思考满足达到用户的所谓基本行为刚需(因为这些所谓行为刚需有很多时候是不真实的或是极为表层的),而更应追求用户的精神满足。社群的圈子核心则应该放在促进用户交流上,好的社群,必然是能够把握人与人之间的人性关系。
社群如同企业,选择合适的人上车是非常重要的前提,此时的多,反而不一定是优势,选择合适也有利于社群创始人的后期分权。
从感受到合作的“社群经济”
“社群经济”初显于粉丝社群模式,通过生产关系的创新来推动生产力变革。
之前,所谓玩转“社群经济”,大多是产品切断中间商,通过互联网直接面向用户,利用产品定位、硬件配置等在这粉、那粉中产生用户粘性,让用户感受到某些产品的优越感。
进一步深度的逻辑思考是“社群经济”的用户增长点。平白直入的营销推广已经无法扩充现有的用户市场,延伸参与感需要加深用户的逻辑思考,让参与感得到深入。用户开始思考,并且主动参与,对于用户是参与感的满足以及思考能力的提升,对于企业则是用户粘性的提高和信息的及时反馈。
完成逻辑思考的深入,社群定位开始走向精英用户。“社群经济”不再局限单线传递,用户之间开始走向深度合作,依然主打用户的参与感,打造系统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社群经济”的多方位延伸。
从社群感受到逻辑思考,再到用户合作,“社群经济”的运用取决于社群的精准定位,不同的社群定位决定不同的市场经济,用户归属感的信仰是社群运作的主线。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和产品模式是社群经济的基础,柔性化、分布式、个性化、动态化是社群经济的特点,无论是小个体还是大企业,都可以选择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服务单元。
但是,充满功利主义和卑微目的的心,怎么能做到呢?
到底是什么经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否搞定
“社群经济”是人本回归,是现代工业社区的重构和再组织,让逻辑、数据、经济等硬邦邦的词语成为为人服务的标签。现有的“社群经济”下已经衍生出的“共享经济”、“粉丝经济”、C2B让我们尖叫,随着创新模式的不断涌现,社群经济必将成为互联网下的主流经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