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福楼拜写到包法利夫人死的时候,大哭。
刚读完这本小说的时候,无法理解这种心情。于我所见,不过是一个没有自知之明而不断作死的女人,最后终于成功作死自己及丈夫,顺便再坑害了自己的女儿。
为什么要哭?有什么值得哭?
最近几天又细细思考了这个问题,倒是忽然有些豁然开朗的意思。
包法利夫人代表的是什么?仅仅只是一个不甘寂寞爱慕虚荣的女人么?如果试着从文本的表面意义里跳出来,将包法利夫人理解为一个本身资质平庸,却又渴望挣脱平凡的人,那一切则带上了一种宿命般的悲剧色彩。
包法利夫人是一个普通农场主的女儿。她擅长挤牛奶养鸡修篱笆,同时也会弹钢琴刺绣欣赏文艺作品,她整日面对的是一成不变的是蓝天绿地,尽管没有什么值得不满之处,时间长了,却终究令人生厌。她心中向往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生活,最终却嫁给一个普通的医生。
她本该过着平凡却幸福的一生,然而却又颇有姿色,期待着引诱与被引诱的机会来改变命运。
然而“上流社会”究竟是什么?包法利夫人的“虚荣心”又是什么?它们仅仅是导致包法利人生悲剧的原因么?跳出文本的表面意向,它们又何尝不象征着每一个人内心的渴望呢。
“上流社会”可以是金钱,是权力,是地位,是名声,是爱情,可以是跨越阶级的渴望,是建功立业的野心,是改变世界的壮志,是实现人生理想的抱负,是任何你想得到却尚未得到,甚至相距甚远的东西,而“虚荣心”,则是对理想的“执念”;
认清这一点,包法利夫人之死岂不令人悲恸?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没有过人的资质,没有厚实的家庭背景,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心中却始终向往着一个“上流社会”。
我们渴望通过努力挣脱平凡,岂不正是包法利夫人希望凭借自己的“姿色”摆脱平庸的生活。
福楼拜始终没有说明包法利的“姿色”究竟如何,正如我们始终不知道自己的天赋究竟如何,能力究竟如何,潜力究竟如何,努力的效果究竟如何。
我们竭尽全力渴望挣脱自己既定的命运,会不会也是另一种程度上的毫不餍足,爱慕虚荣呢?
我们用尽心思想要摆脱平凡,会不会由于“姿色”不够,而最终落得一个“身败名裂”呢?
人的一生,究竟是该认清自己的位置,平淡一世,还是无论如何也要挑战命运呢?然而令人悲伤的地方则在于,即便你已经有了百炼成钢的决心,也依然不见得能被岁月打磨成珍宝。
上天的残忍则在于,它不告诉你你最后究竟能不能得偿所愿,能不能心满意足。
它叫你犹豫徘徊,瞻前顾后,它叫你心有所期,跃跃欲试,它叫你一面不堪磨难,一面又心有不甘。它只将两条路摆在你的面前,让你无论选择了什么,总对另外一条路心生幻想。
福楼拜为什么哭?
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写包法利夫人最终不得不死,是不是因为自己的理想最终破灭?可是那时他的一生已经度过,所有的欢欣与遗憾已成定局。
而我,想到我,我还在最好的年纪。我心中还有最美好的希望与愿景,我还有无限的精力,无畏的勇气,我还不惧怕失败,不惧怕遗憾,想到王小波说“生活就是不断受锤的过程”,我还可以暗下决心,绝不妥协。
我想自己无论如何,总不会停止往上往上再往上,我想自己总有一天能够跻身“上流社会”,我想我总不至于如包法利一般,落得那般下场,那么生活会将我裹挟到何处呢?我的才能又能支撑得了自己的野心么?
此刻过眼即逝的欢乐将是将来的最欢乐么,此刻无可忍受的悲哀又将是将来的最悲哀么?在我生命的暮年,回忆自己的一生,我又能不能毫无遗憾,心平气和呢?
但愿如此,但愿我的包法利不要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