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一种工作,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选择了幼教的工作,就是选择了与幼儿生活在一起。实际上,我们是与幼儿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因为幼儿如同一面镜子,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我们都知道,一日生活皆课程。是的,课堂上的师幼互动是老师有目的、有计划进行组织的,而生活中的课程是随机的,教师需要富有洞察力的去发现的,而且要考虑到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进行引导,它也是一种师幼互动。这次我就来说一说我们班生活中的课程。
有一天在排队的时候,小郭站在队里仰着头,指着后面的朝阳说,“若男老师,他打我。”小郭的眼神里有一种期盼,还有一种委屈,我想也许小郭是期盼着我去说一说朝阳,让他不要这样,那一丝丝的委屈大概是朝阳用手碰到他的时候造成的。但我一看到小郭说的是朝阳,我就首先把故意打小郭的这种攻击性行为可能性删除了。这是基于对于朝阳的了解,他适应幼儿园环境比较慢,现在到了基本适应幼儿园环境,开始探索周边的物质和人了,之前他在远足的时候因为拉到小朋友的手,脸上泛出了特别开心的笑容,可以很明显看出来,他渴望与他人交往,在不断的探索交往方式。虽然我没有看到当时朝阳和小郭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我基于对朝阳的了解,我觉得他可能是探索一种交往方式,于是,我问朝阳:“朝阳,你是喜欢他,想跟他交好朋友么?”朝阳点点头,“那你可以抱抱他。”这个时候朝阳打开双臂拥抱了小郭,小郭也非常友好的打开双臂拥抱着朝阳,拥抱大概持续了五秒钟。拥抱结束后我看到朝阳两个手臂微举,脸上泛红,嘴上充满笑意,小郭也不再说什么了。后来,在一次远足中,我看到朝阳主动的询问了一个小姑娘,并跟她一起拥抱了起来,两个人都很开心。
我觉得这个小事例有关键的两个点。第一个点是:作为一位教师,我们不因为当下很忙或其他什么而不理睬孩子的话语,也不因为孩子说谁谁怎么他了,就粗浅的解决问题,而是以善意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发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平日观察孩子的状态,了解、懂得孩子的发展。第二个点是:给孩子一个出口,不要停止于:你不能干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孩子:你可以干什么。孩子在探索与他人如何交往的时候,可能会使用与家里人的交往方式或者其他看到的交往方式,不断的去尝试,而我们可以给他一个出口,如果喜欢他,可以抱抱他或者握握手等等,用让其他人舒服的方式。
班里还有一个孩子,我们暂且叫他小赵。小赵总是会跟老师讲,谁谁怎么了,比如说:某某碰勺子了,某某晃凳子了。针对这种现象,也许是孩子规则意识比较强,会对他说:“那你可以去提醒他。”(让孩子自己去提醒是减少孩子今后告状行为发生频次的一种方法,这也可以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都一起来维护规则。)有的时候他会说“老师,你看我”,或者是“我就没………(违反规则)”。也许孩子是在寻求关注,我会对他点点头或者是说:“我看到你……”(用这些简单的话语或者肢体动作回复小赵,让孩子感觉到教师对于他的关注。)有一次,他说:“某某碰到桌子了。”我问他:“那又会怎么样呢?”他说:“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经过这一次,我发现小赵是习惯性的会跟老师说看到的一些现象,当然有的是维护规则或者是寻求关注,但是有一些是无意义的一些话语。教师可以根据当下的话语和情境去智慧的回复幼儿。
与幼儿在一起生活,像到了一个大的童话世界,每天会发生会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孩子会询问很多新奇古怪的问题。真正的深入到儿童中,去观察儿童,发现儿童,用智慧和艺术性的语言去帮助儿童、引导儿童。开启智慧与幼儿生活,我们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