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阅读网易科技文章《大佬对话:互联网为何让企业家焦虑》后的碎碎念,部分内容引自原文。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对于互联网创业热潮节节升高,从“随便走进中关村一家咖啡馆,就能看到一群创客与投资人”,再到本届领导人对产业经济转型互联网的重视,两会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互联网三个字俨然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标签。
而所谓的“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你没法跟父母讲清楚,传统行业急着转型的人们讲不清楚,其实互联网大佬们各自也有不同的描述。
归根结底,一切发生的太快,互联网之爆发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态势,很多成功的人自己还没晃过神来,就有人问了:“你的成功方法论是什么?”
他自己也说不清楚,但总不能说一切都是运气吧?于是“互联网思维”这个词就这么诞生了。
从此,人们开始不断地解读它、构建它、补充它……
看看几个大佬对“互联网思维”的理解:
曹国伟:互联网带来的其实是一种技术革命,它带来根本的变化是说它实现了我们每一个人联网,实时在网,可以无时无刻的联结在一起,实现了通讯、上向传播、实时在线。它带来了一个本质的变化,在我看来是一个信息对称的问题。……第二个变化,因为实现了所有的联网,所有的链接,在网上产生了大量个人、客户、行为、消费、喜好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以让所有商业效率提升很多,这是一个最大的变化。
刘强东:我觉得互联网所有的商业模式,它并没有一个超越传统企业的所谓的思维,依然没有脱离商业最基本的本质。互联网给整个社会造成根本的改变是降低了整个社会的交易成本,提升了全社会的运营效率,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区别。
张亚勤:从技术或者从产业观点来说,应该是一种感知的能力。对于用户的快速感知,对场景快速的感知然后做出应对,我们讲了很多产品快速迭代,用户思维、病毒式的营销,这些都是一种方式,其实是由于大量的数据,由于对场景快速的感知才产生这个能了。
感知本身会增加效率,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提高整个社会的结构。 比如强东这边,有了感知之后你知道配送的问题,物流的问题,用户需求是什么,快速的做出应对。对于搜索来讲,对于我们做O2O也是同样的道理。
SoulHTITE:对于我来说互联网最迷人的一点就是个性化定制,今天我可以有很多选择,可以有一目了然很多不同的选择。我们已经不需要这样的一种完全标准化的运作模式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了。我们现在可以在实现个性化定制的情况下实现效率和成本的降低。
简单解读一下以上几位的观点。
1.互联网使信息的传播从单向变成双向,用户可以发出自己声音,企业也可以轻松的获取大量的用户行为需求。不是说《纸牌屋》的剧情是跟着观众反馈大数据走的么?(吐槽一下,真的有那么多人想让克莱尔变成这样吗?..)
2.互联网提升了社会运营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这来源于中间环节的减少。
3.信息透明化以及选择自由化,从前你买衣服会被店家的定价搞晕,而互联网带来的信息透明使乱定价不再发生,同时我们可以选择我想要的,通过我的声音改变产品。
很多人说互联网就是颠覆,动不动就要革谁的命,而且什么都要讲究免费,在某种程度上是恶性经济,不利于商业发展。
首先,企业不赚钱有违天理,互联网思维中的免费不代表互联网公司做的是赔本赚吆喝的买卖,只不过在盈利模式上有商业创新而已。
我们都知道小米的战略是贴近成本卖硬件,黏住大量用户后靠互联网服务赚钱。这里不谈手机的成本到底有多少,因为我们知道小米的出现直接用性价比打破了中低端手机市场的混乱,小米出来以后谁还敢把相同配置的手机定价超过1999?
小米将手机模式复制到其他硬件上,在生态链上绑定更多的用户,当有一天你的手机、电视、插座、灯泡等等设备都是小米时,你购买的不在是硬件,而是小米一整套的生态服务。
未来的趋势一定是传统企业互联网化,互联网企业传统化。
互联网思维和社会化营销,被太多的培训机构当打通任督二脉的大补丸卖,过度妖魔化了。
互联网行业创新太快,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互联网思维”不是一套拿来照搬练功的辟邪剑谱,确实有人用它忽悠,但请不要做被忽悠的2B。
互联网是思维,不是工具,传统企业需要学习如何通过互联网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如何通过互联网更快速、正确的迭代产品,如何利用互联网做CRM等等。
互联网的目标也不是把传统行业搞死,而是大家相互拥抱,互相促进。
因为无论如何,产品的好坏是一切之本。互联网餐馆如果菜不好吃,服务不好,卫生不好,环境不好,怎么互联网思维都没有用。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互联网思维”就是这么个玄妙的法门,要拥抱变化,学会思辨,方可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