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喜欢吃家乡的美食——青岛锅贴。
我对锅贴的喜爱之情缘于父亲。
小时候,每到逢集这天,四面八方的买卖人都汇聚到一起,买进卖出。这也是老百姓最喜欢采买的日子,因为集市卖的东西既经济又实惠。
赶集也是父亲的最爱。他最喜欢带上我,采买够了自己喜欢的货物,还可以带我去吃一顿既便宜又好吃的青岛锅贴。
那味道,口感酥脆香甜、多汁细腻,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色泽鲜亮金黄诱人,让人食欲大增,喜爱不已。
对于锅贴的来历,说法不一。
其中一个版本为:传说有位广东师傅在偶然的机会下,在青岛吃了煎饺,觉得很好吃,于是带回家乡,经过改良,最终演变成今天的锅贴。另外一种说法是,锅贴原来是宫廷美食,清朝末年流到民间。
而闻名四方的青岛锅贴,则开始于上世纪20年代,当时一对中年夫妇自京城到济南,又经诸城等地来到青岛。两人在沧口购买了几间房安家落户,并开起了小饭店,取名为“万香斋”,起初分早中晚餐经营,有酱货、油条、蒸包、稀饭以及从宫廷流入民间的锅贴。
当时的锅贴仅一个品种,就是用猪肉、韭菜和小海米制作的三鲜锅贴,由于制作工艺相对复杂,一般家庭做不了,加上口味独特,逐渐走红,一直发展到今天的家乡美食——青岛锅贴。
如今的青岛锅贴早就以连锁店的形式遍及大江南北,就连迪拜都能吃到我们青岛的锅贴。
当年与父亲排队等待吃锅贴,尽管要排很长时间的队,但我俩都心甘情愿地等着。因为这家的锅贴实在是好吃,皮薄馅大,外焦内嫩,无论是素馅的,还是肉馅的,都么鲜香可口。就着一碗小米粥,外加一小碟咸菜丝,醮点醋,边吃边和父亲窃窃私语,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
而等待时看他们现场制作锅贴则是我最喜欢的一件事了。小时候的我,看着这么美味的锅贴经过师傅亲手一道道工序做出来,感觉真是太神奇了。所以,我很早就将锅贴的做法看会并牢记于心了。
做锅贴很有讲究。
选材:
大白菜水灵又脆甜,开锅就烂,因此选用此菜做馅料再好不过;配上一把青岛产的金钩海米,此海米虽小,味道却极佳,劲道而鲜美;外加两枚鸡蛋。
做馅儿:
热锅加少许油,用筷子小火翻炒滑散的鸡蛋,炒至金黄小碎块即可。然后将剁碎的白菜和海米,外加滑散的鸡蛋碎。这所有馅料汇总一起,按照个人的口感,加入适量盐与花生油拌成馅儿即可。如果喜欢葱花的味道,撒点也不错。
和面:
接下来和面,最好是烫面。即边搅动盆里的面粉,边加热水,这样的面团会格外柔软。将面团搓成长条,切成山楂大小的剂子,挨个擀压成饼皮,盛馅儿包捏也容易,熟了口感也绵软,容易消化。
煎制:
须用平底锅,略抹一层油,将锅贴整齐摆好,煎时均匀地洒上一些水,盖上锅盖,煎烙二三分钟后,再洒一次水,反正两次。此时可淋油少许,约五分钟后就好了。
出锅:
用铁铲取出时,五六个连在一起,底部呈金黄色,周边及上部稍软,热气腾腾,为最佳。咬上一口……嗯,再熟悉不过味道了。口感酥脆香甜、多汁细腻,让人回味无穷;而且色泽鲜亮金黄诱人,让人食欲大增,喜爱不已……
如今,青岛锅贴全部以连锁店的形式铺开。每每想起,都可以进店里要上一盘细细品味。
还是一样的皮薄馅大,外焦内嫩,鲜香可口。还是一样的就着一碗小米粥,外加一小碟咸菜丝,再醮上一点醋。唯一缺少的就是和父亲边吃边聊的惬意……
品尝青岛锅贴。品得不仅仅是美味,还有难以忘怀的父爱和儿时满满的回忆。
家乡的美食——青岛锅贴,我会一直爱你并一直跟随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