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性格和习惯,每天生活在一起,喜怒哀乐也都是同步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才是让人舒服的,如果针尖对麦芒,那就只有天天歇斯底里了,让所有的成员都处在漩涡之中。
子女对于父母,有时候需要跟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能一味地用自己的习惯去挑战父母的认知,要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倾听,甚至有时候要多一些善意的谎言,就是为了让父母开心,但原则性的要除外,不是一味地全部的否定自己去满足父母的需求。
生在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认知,不同的习惯,在家庭中,更多地需要包容,并非讲道理,需要认可,并非自以为是的教育,需要沟通,并非下命令,需要尊老爱幼,并非理所当然的索取。
当了父母后,才知道自己一直都是父母的宝贝,自己也曾被父母日夜呵护,直到自己成年后,父母的操心从未递减,每个阶段对应的状态不一样,父母操心的重点也不一样。作为父母,我们知道好好爱自己的孩子,但作为子女,大多时候我们却忘了也要好好爱自己的父母。
我们有时候会忘记感恩父母,觉得父母应该理所当然的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但是,父母把我们养到成年就已经完成了自己对于子女的责任,父母对我们下一代孩子的照顾,已经是父母对我们二次的伟大付出了,但有些人觉得还是理所当然,不能把父母当做自己的免费劳力还不知道感恩,还觉得父母还要再考虑自己的各种状态。如果是这样,我们做子女的就太自私了。
不能把自己的责任再次转嫁到父母身上,我们成年后,父母给我们做的一切不是理所应当,是父母的二次托举,二次照顾,成年的我们也要向上照顾好父母,不只是向下照顾下一代子女。要增加自己心理的内存,要学会接受和肯定父母与我们的不同,让这个大家庭的成员舒服的过好每一天,遇到小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不要自以为是的联想,自以为是的给其他成员下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