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期中考试结束,都有家长问,孩子坐在同一间教室里,为什么差距那么大呢?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因为学生和学生不一样。他们只是穿着相同的校服坐在一起而已。
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是什么差距?我们能比较直观看到的是成绩上的差距,也就是质量上的差距。但是学生在校时间大体相似,质量上的差距是怎么来的呢?是学习效率的差距。大家可以看一下下面的公式。
成绩(学习质量)=学习效率*时间。
我想上面的公式,能比较好的说明一个问题:在校学习时间大体相似的情况下,效率高的同学,成绩优秀。所以,单从成绩而言,学习的终极目标是提高效率。那么学习效率的差距又是怎么来的呢?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一下阐释。
第一:学习目的的差距。
原来教过一个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这位家长对孩子是很上心的,但是很可惜,家长没有帮助孩子摆正学习目标。
这位家长,在过年的时候,给孩子不少的压岁钱。平时,一天的零花钱也近百元。并且时不时跟孩子感叹:我在附近给你买了几套门头房,你不好好学习,对得起我吗?家长的话,一定是发自肺腑,但是,孩子基本上就没有任何学习的欲望了。因为,在这个孩子的心里,人生不再需要艰苦奋斗。自己上初中,无非就是走走过场,成绩更不值一提。学生学习的目的一旦偏离,从心里不想学习了,成绩一定很差,他初中辍学。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学生冬令营去北京,在清华大学说,老师这个学校不错。参加国外夏令营到美国说,老师我一定要去那留学。这个女生,努力向上,先是高分考入一中,然后考入清华。大二的时候,已经到香港当交换生,为留学美国铺路。
学生学习的目不同,有的为改变贫穷,有的为实现梦想,有的为满足家长期待,有的为争强好胜,有的只是在等待毕业。目的上的差距,足以影响学习效率。
学校老师,一直强调学生端正态度,立大志,原因就再此。一个学习目标不正,不清晰的学生,从意识里已经败了,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做点什么。
第二:学生的基础和背景是不同的。
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地基。基础打的牢,房子才能结实。一位同学,初一的时候,数学基础没打好,初二的时候奋发图强,拼命学习,成绩逐渐提高。但是到了初四中考的时候,仍然没考出很理想的成绩。看到成绩后,他反思:我的基础没有打好。有了这层领悟,他中考之后,直接上了衔接班,高一基础打得很扎实,高考数学取得了好的成绩。所以,基础打不好,学习效率是很差的。
除了基础之外,学生的学习背景也很重要。在这个学校教过很多医生的孩子,我发现大多数的医生的孩子都有非常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学生,家长很忙,回到家之后还是做研究写论文,根本没有时间娱乐。这个学生家里,电视只在过年的时候开,看春晚。我问学生平时怎么娱乐,他说听收音机上的评书,画画,看书,学习。这个学生在学习上没有上过辅导班,但是成绩一直惊人得好。他说,父亲是博士,自己怎么也得是个博士后吧。我们当然不要求每个家庭都是高学历,但是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学习背景,让孩子感觉到家长对学校的尊重,还是可以的,力所能及吧。
第三:学习时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是不同的。
这个是最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以数学为例子。
班里有一位女生,胆子小,上课不敢举手问问题,一个知识点没明白,一节课全懵了。这个女生,需要解决的就不是知识点的问题,而是勇气的问题。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和老师之间多联系,多鼓励。老师也要多引导学生,勇敢问,形成提问的风气,也就有了学习气氛。
班级有学生写字慢,写作业经常到很晚。老师还真不能批评他,这个学生作业完成非常认真。我劝他快点行不?他回我:“老师我想认真写,不耽误考试。”我竟产生了敬意。
还有学生,走神很严重,不由自主。他说,自己小学就开始走神,想控制,控制不了。也有学生嗜睡,就是困,醒了优秀,困了就酣然入睡。
每个人,面对着不同的学习困难。也面对着不同的具体的学习问题,学习效率又不相同。
第四:学生对于自身学习行为的反思和管理意识以及能力不同。
这几天,班里一直在写学习小结。今天下午,问一两位同学,有没有效果。有的学生说,目标很清晰,知道自己上课前该干点啥了。有的学生说,忽然感觉到自己有很多的不足,以前都没注意。还有的说,课间忽然有事儿干了,感觉很充实。这说明了,这些学生都觉醒。他们有了自我反思和管理的意识了,能力我们慢慢培养,现在有这种意识就难能可贵。这就开了一个好头。
有很多同学,课间无所事事,他意识不到这是问题。也有同学,课上走神,他感觉不到严重性。意思不到问题,自然不思悔改,等到意识到了,为时已晚。
也有的同学,没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这个其实不能完全责怪学生。很多家长甚至老师,完全被分数左右,没有给孩子打好基础。作业写完就行,考试出分数就行。至于,作业完成的习惯,置之不理。出分数,就是往辅导班里送,大量做题,至于有什么规律看不透,也不去看。反正,有进步就表扬,退步了就批评。能力从何谈起?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活动,学生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同。希望以上四点内容,可以为家长指导孩子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角度。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行为越规范,学习效果越好。很多家长感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能其他家长或者学者早已经解决过了,买本书给自己找找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