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对币圈里面铺天盖地的发糖果,薅羊毛都麻木了。但是项目方好像还是乐此不疲。
这背后到底有什么原理呢?
在设计发币之前,需要考虑清楚用户是先买币才能接触到这个区块链系统,还是先进入区块链系统才有币。
Token-First模型指的就是用户需要先拥有Token,之后才能享受Token带来的一系列产品及服务。
Work-First模型则彻底地反转整个流程,用户需要先贡献劳动和价值,来换取Token。用户付出劳动,系统根据你的工作量和贡献值给你相应的Token。
work-first的姿势
1.发糖果(撒钱)
Work-First模型中,你可以选择用大笔Token奖励早期用户,效果会远远好于直接用钱。Token的价值会随着产品的发展而增值,这就带来了另一层激励效果,即早期用户可以通过帮助产品增长而获得Token的增值收益。
对于项目来说,相当于早期用户成为你的义务宣传员、义务测试工程师、义务客服,甚至是义务程序员。而你需要付出的,仅仅是针对用户的贡献值,给予更多的Token激励。
2.绑定用户
Token就不光是消费服务的凭证,更多的是生产工具,持有Token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收益,持有的越多,收益越大。
聪明如eos 设计出节点竞选,定向增发,锁定用户不抛售手上的币。
笨的就是锁仓、分批解锁,不让早期用户拿了币后就去套现砸盘。
3、平衡生态
持续的激励,本质上相当于央行持续印钱,用通货膨胀推动市场经济发展。但是持续的通胀是个不断累积的炸弹,在未来的某一天,一旦引爆,对整个经济生态带来的将是毁灭性的打击。
长远来看,必须要有Token的消耗机制来对冲激励机制的通胀风险。
项目方可以通过对激励规则的动态调整来保持相对健康的用户增长率,为自己争取宝贵的时间,直到找到稳定的盈利模式。
work-firs 模型的问题
Work-First模型在产品初期为项目方带来的巨大的好处,对于项目的起步、用户的增长都极有帮助。但是Work-First模型并不是万能,后续不能发现长期价值,没有稳定的盈利模式的支撑,Work-First建立起来的优势会因为经济生态崩溃而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