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我参加了学校团委的面试,经过我很长时间思想斗争我决定支援西部。7月23日我从济南出发,经过了37小时的长途跋涉来到了乌鲁木齐,准备在这里和支援西部的同仁们一起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我在这里认识很多朋友,有维族小伙子艾山,还有和我一起到同一个县的吕子,还有很多以前在学校里都不认识的校友。特别交代我本来是被分到了泽普县(后来我被调到疏勒县),还有一个和我一起被分到那里的女校友,我本来想着同是和亲人朋友远隔千山万水,况且还是女孩子,我多照顾她一些,竟然被同伴们认为我们两个是情侣,后来我说不是,他们就让我去追她,让我很无奈,殊不知欲觅吾已自难,更从何处把心安。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去这么远的地方,都劝我回去,我说不出什么精忠报国这样的壮志豪言。只是推说我想出去转转,历练历练,练练心性,看一看最底层人民的生活,感受一下世间的冷暖。只有我自己知道因为来自家庭社会等等方面的压力已经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我需要给自己找个借口,留点时间。
在乌鲁木齐的七天的日子很快就过去了,各位都起身各奔了东西。吕子我俩也动身来到了喀什市疏勒县,他被分到援疆指挥部,而我被分到扶贫办。虽然我们俩个的办公室不在一栋楼里,但是我俩还是经常的见个面,周末有时间去附近的景点玩一玩。
这个小城很小,只有一路公交,每天在坐在上面的人却像下饺子一样。而我虽然住所离办公的地方足够远,但是我还是宁愿走着。每天上班要花费我一个小时的时间。这天我刚出小区门,就有一个骑着摩托车的维族大叔停在我身旁,看样子是要捎带我一程,我万分感谢,然后很高兴的坐上他的车,他把我带到了我工作的政府大楼前,下车我又是对大叔表示了感谢,但是大叔有点不乐意,我这才明白这就是传说中的摩的。这个大叔不会汉语,我不会维语,我们两人通过蹩脚的手语愉快的完成了这笔三块钱的交易。虽然是摩的,但是还是给我这个独在异乡为异客的人心底燃起了一丝丝的温暖。
福兮祸所倚,不久我的老病根又发作了。我左耳耳前长了一颗蒜头大小的脓包,痛得我夜不能寐。晚上一点半,都宵禁了,我还在大街上找诊所,却是叫天天不应 叫地地不灵,吃止痛药吃得我腿打摆子,一点力气都没有。第二天我向领导递了请假条,去市里做了引流手术。领导还特别贴心的给我放了两天假回家休息。
最近纪录片《二十二》挺火的,这边电影院没有,所以我在B站上找到《三十二》先看下,那些老人很苦。但是有一条弹幕让我很气愤,说精准扶贫很搞笑。这让我觉得我的工作都付诸东流。我每天早上八点起(北京时间,喀什时间是早上六点),晚上两三点才睡(北京时间),起早贪黑的换来的却是人家的不认同,这让我的心凉了半截,所以我举报了他。
到了八月末,自治区领导下发了《关于农村扶贫对象建档立卡信息数据再次复核工作的通知》,我很荣幸被抽调做这项工作,住在村里一个月,每天依旧是是起早贪黑,风餐露宿,竟是每天只吃一顿晚饭,其他时间根本没时间吃。单位领导知道后,很快就来慰问我们,给我们送来了大米,植物油,牛奶,矿泉水还有新疆的特产馕饼,让我很感动,决心不让领导失望,做好这项工作。领导也嘱咐我们要注意好身体,健康才是革命的本钱。
姐姐说我经过这一个月老了十岁,眼睛里有故事了,我说等我回去给你们讲讲这里的一切吧。
既然选择了风雨兼程,又何曾想过停下住歇。
(下图是我和吕子在喀什老城区游玩时拍摄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