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心灵》这个题目是从最近看过的一整套心理学书《少有人走的路》中得到的启示。
那么我们所说的心灵究竟是什么呢?它并不是一种具体的东西,而是一种性质,是体验生活和自我认识的一种层次,牵涉到深度、价值、心境和个人特质。
通俗地讲,我更觉得它是一种内在精神世界的建树。就比如我们一直奋力追求的“幸福”,不乏是一种关怀心灵的体现。
当然这里的幸福,并不是物质生活的泛泛而谈,更多偏重于精神上的富足。
由于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同。有的人偏爱物质,有的人偏爱精神,但我相信大部分人还是即爱物质,又呵护心灵。我们都应该崇尚“中庸之道”。
物质的追求可以给予人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精神层次的追求给予人更高层次的理想生活。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没有物质,又何谈“诗与远方”。
当今社会,人们对金钱、肉欲、权力趋之若鹜,往往会很大程度地忽略心灵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误以为自己渴望物质层面的东西来弥补空虚,于是放任自己陷入某种恶性循环,实际上是更多层次地渴望心灵的关怀。
罗马作家阿普列乌斯说:“每个人都应晓得,培育心灵乃是生活的唯一方式。”
于是才有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独自一个人在瓦尔登湖上生活两年之多,去静心思索人性的奥秘,也才会有惊世之作同名《瓦尔登湖》问世。
比如英国作家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兰德,在40多岁时放弃中产阶级的优渥生活,奋起离家出走去追求为之疯狂的绘画理想。
还有阳明心学的静坐之法,著名的阳明格竹,致知在格物,没格了竹,反而好几天把自己饿得够呛!他们实则都在修心!
……
可能在某些人眼里他们是那么的另类奇葩,但你不能不佩服人家拥有足够的勇气去选择一种呵护心灵的方式生活。
经常在书中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以出世的心境过入世的生活”。入世代表着你要在社会中找到个人的价值体现,而出世呢!寓意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必须能抵得住俗世的纷纷扰扰。只有这样才能在滚滚红尘中历练,从而修得一颗玲珑剔透心。
我选择关怀心灵的方式就是阅读,大量地阅读。
就如王小波所言“一个人只有今生今世是不够的,他还应当拥有闲暇时间的诗意世界。”
阅读,不仅带给我们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带给了我们博大的胸怀、美好的视角、宽阔的人生。
当我们能切身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时,世界于我们而言是丰富多彩的。我们即可以在书海中尽情领略人生百态、宇宙浩瀚,又可以自动过滤人生不堪,心生美好。
多希望亲爱的你,现在就已谋求上心灵的福祉,让自己的外生世界多一些窗明棱净,少一些灰尘满目。
而我们如此关怀心灵的目的,并不在于改变我们自己去适应世俗的“心理健康”标准,也不在于解开人生的谜题去畅世通达,而是让我们学会理解和欣赏人生的不确定性,从而塑造多姿多彩的人生,能够与社会和自然紧密相连,彼此融合。
就一如此刻我为“情投意合”的书面装镇定,内心狂欢,然后再娓娓道来这寥寥数语,谁又能说这不是关怀心灵的方式呢?
3月12日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