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千古名句”之特点

      古诗中“千古名句”之特点

       ——语句明白如话而含义深刻隽永

      文/ 建安山翁

       古诗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古诗又有古体诗和近体诗之分:从诗体产生的时间及写作要求的宽严上划分,唐朝以前不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古体诗,唐朝以后(含唐朝)讲究格律的诗歌称为近体诗。

       公元618年,大唐帝国建立。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唐代诗歌各体皆备,百花齐放,兼容并包。就体裁而言,有乐府诗、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古绝、律绝、五律、七律、排律。这众多的诗歌体裁中,最能代表大唐诗歌成就的,当首推初唐由杜审言(杜甫的祖父)、苏味道、李峤、崔融、沈佺期、宋之问等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格律上正式定型的格律诗(即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主要有四点区别:一、近体诗字数固定,含五言和七言;律诗每首八句,绝句每首四句;排律句数可不限,但要求是偶数。古体诗字数、句数均不限,可以是四、五、七言,也可以是杂言;句数最少可以是两句(如傅玄《杂言》),最多可以达三百多句(如《孔雀东南飞》共357句)。二、近体诗用韵严格,一首诗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且要求只押平声韵。古体诗押韵不严格,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可以用平声韵,也可以用仄声韵。三、近体诗讲究平仄,古体诗不讲平仄。四、近体诗讲究对仗,古体诗不讲对仗。显而易见,近体诗脱影于古体诗,在韵律上它比古体诗更加讲究、更加规范,更具有声乐感;但若论实用性,因为古体诗很少受条条框框限制,所以它是一种灵活的诗体,最便于诗人表情达意。并且古体诗只要写得好,照样可以出精品。例如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该诗无论平仄、对仗及韵脚都不符合近体诗的要求,但后两句写出了诗人不畏艰辛敢于攀登的精神,广泛引起读者的共鸣,已成为华夏古今公认的千古名句。

       本文所选例句,既有古体诗,也有近体诗,因而统称“古诗”。

       不知韵友们发现没有,无论是古体诗还是近体诗,诗中句子能够成为千古名句的都不多见。我想,这也许是由于古今作者对“千古名句”的特点未认真探究和总结的缘故。

       古诗中“千古名句”有何特点?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一直在寻求答案。

       当前许多诗朋词友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认为创作古诗(指近体诗),语句要尽可能含蓄些才有诗味。于是,不少韵友都把自己的作品写得用词生僻古奥,句式不依语法,主题隐晦含糊。这样一来,“诗味”倒是有了,可惜读者难以领会。理解是增强记忆的最好方法。读者难以领会的诗词,不要说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光想有意识去记住诗句都难!

       实际上,含蓄并不等于含糊。“含蓄”是创作诗歌的修辞手法之一。这种修辞手法并非要求我们用词尽量生僻古奥,诗句的意思尽量写得含含糊糊。在诗歌创作中,有的意思不便直说,需将它隐藏在诗句中含蓄委婉地表达出来,做到话中有话,意外有意,让读者自己去咀嚼、体味、感受,这才是对“含蓄”的正确理解。下面我们用曹植的《七步诗》来说明含蓄手法的具体运用: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的背景是公元220年,曹丕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的帮助下,战胜弟弟曹植成为魏国开国之君。他即位后听从谋士的计策,打算将自己的兄弟杀掉,以免被“窥其位”。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曹植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做了这首诗给兄长。该诗借“燃萁煮豆”含蓄表达出了兄弟之间手足相残而令人痛惜的道理。“曹丕闻之,潸然泪下”,终于不忍对曹植下手。聪慧的曹植在危急关头能巧妙消弭兄长浑身杀气而得以保全性命,全沾“含蓄”二字的光。

       又如唐代诗人陆龟蒙的《雁》,主题思想也表达得很含蓄。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

       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

       这首诗大意是:大雁由北向南迁徙不仅路程遥远,途中还有人张着无数弓弦在等待它们。在这充满杀机的征程里,不知有几只大雁能平安到达衡阳?表面是写大雁南飞路途艰险,实际上是对封建官场杀机四伏、世途险恶现象之感慨。该诗运用了比兴(“比”即比喻;兴乃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双关(言在此而意在彼)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含蓄性。(注:衡阳,位于湖南省,相传北雁南飞,止于衡阳。)

       另外唐代金昌绪的《春怨》也是运用含蓄手法的典范: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女子对远征辽西的丈夫的思念。首句写妇女愤怒打跑树上正在鸣叫的黄莺鸟,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让其“惊妾梦”,四句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全诗意蕴深刻,构思新巧,把妇女想在梦中会见丈夫的相思之情隐藏在不言之中。该诗取材单纯而含蕴丰富,意象生动而语言明快,既引人入胜而又耐人寻绎,令人一读不忘,百读不厌。

       还有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运用含蓄手法上,可说已达到出神入化之境界: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写山水景色、亭台楼阁,实质上却是对南宋统治阶级昏庸荒淫、醉生梦死生活的无情嘲讽。充分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愤慨,而嘴上却毫无谩骂之语,显得十分含蓄。倘若林升敢直骂皇帝老儿和官宦大臣,他就是有一百个脑袋也保不住;为了保住吃饭的家伙,作者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含蓄手法。

       上述四首诗的主题都比较含蓄,但诗句却明白如话而毫不含糊。

       众所周知,由于古诗是用文言文写成,所以诗意自然显得“含含糊糊”,这是情有可原的。但我们用白话文写诗,也故意把内容写得含含糊糊的做法对与否?就颇值商榷了。笔者才疏学浅,认识能力有限,不敢对很多人普遍认同的观点妄加评论。我只想从古诗中寻找出一些被世人公认的千古名句,分析这些名句有何特点,从而使我们从中受到启发,有所损益。

       请赏析: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 李绅《锄禾》)

      意译:有谁知道碗中的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用汗水辛勤浇灌得来的啊——这两句诗强调要爱惜食物,因其来之不易,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格言。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      

       意译: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而腐臭,路上却有冻死饿死的穷人——这两句诗描写了社会穷富两极分化现象,反差出一种令人震撼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所遭受苦难的同情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愤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草》)

       意译:哪怕是遭受野火烧,终究是烧不尽它们的;到来年春风一吹,它们又会遍地生长起来——这两句诗含有深刻哲理,常被借用来比喻进步的东西具有无限的生命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意译: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两句送别诗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再远也能感受到亲近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意译: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换言之: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这两句诗无华丽辞藻,运用了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千百年来拨动了不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唐李商隐《乐游原》)

       意译:夕阳下的景色无限美好,只可惜已接近黄昏——这两句诗抒发了诗人无力挽留美好事物所发出的概叹之情。它不仅是对夕阳下的自然景象而发,也是对自己、对时代所发出的感叹。这两句近于格言的诗句,被人们久久铭记是理所当然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意译:要想看到千里以外的地方,应当再登上一层楼——这两句诗比喻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道理无可挑剔,即便把它说成是真理也不为过。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的《望岳》)

       意译:一定要登上山顶,那时俯瞰其他群山,就会觉得都变得很矮小了——这两句诗是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的名言而成。从中可以看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恢弘气概。这正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所不可缺少的精神。这两句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至今仍能引起不少仁人志士的强烈共鸣。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意译: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义,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这两句诗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它以磅礴气势和高亢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被人们千古传诵。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意译:即使粉身碎骨也全不惧怕,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这两句诗以托物言志的手法,以石灰作比喻,表达作者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全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意译:不要别人夸奖(它的)颜色美好,只须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就足了)——这两句诗借梅自喻,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诗句中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的人格魅力凸显得分外的耀眼。因而使之成为千古名句。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意译:我独自一人在外乡像客人似的生活,每逢佳节就会加倍思念家中的亲人——这两句诗表达了人出门在外时间一长,就会加倍思念亲人的人之常情,故此诗句已成为家喻户晓、千古流传的名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 (唐·李白《赠汪伦》)

       意译:即使桃花潭水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这两句诗以当地桃花潭水之深来比喻朋友之间的情谊之深,信手拈来,显得真切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感谢之情,常被人们作为佳句传颂。

       “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唐·王维《渭城曲》)

       意译: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当你出了阳关向西走去,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这两句诗语音朴实,情真意切,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故历代广为流传,成为了饯别的名曲。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意译:故地重游,姑娘你那美丽的倩影已不知去了哪里?只有满树桃花依然笑迎着和煦的春风——这两句诗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在偶然的情况下遇到某种美好事物,而当自己有意识去寻求时,却再也不可复得,只给人留下深深遗憾。这也许正是这首诗保持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的原因之一。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意译:春蚕到死才停止吐丝,蜡烛烧尽才停止流泪——这两句诗写的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时,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借用春蚕和蜡烛发展变化的情况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思念终身不已,写就一曲悲壮的千古绝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意译:人们为什么看不清楚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只因为看者是站在庐山之中观看庐山——这两句诗常用来说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深刻道理。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意译:这园中花红草绿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你看那一支开得正旺相的红杏花,从墙头伸出墙外来了——这两句诗深含这样一个哲理:对一切富有生命力的事物,横加限制是徒劳的。其道理几乎近似于真理,因而这两句诗常被人们作为警句传颂。

       ……

       以上这些诗句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句呢?因为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即语句明白如话而含义深刻隽永——写出了不少人的同感,表达了许多人的心声,广泛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也许有韵友会说:明白如话的诗句就如同“江山一笼统,井上大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那样,难避“打油诗”之嫌。其实,唐代落魄书生“张打油”的这首“非主流”的诗歌,优点也不少,全诗押ong韵;语句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咏雪而不见雪字;尤其“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两句,用字传神,令人既捧腹又赞佩!

       但这首诗为何会被列入“打油诗”呢?依鄙人看是因为该诗遣词造句不合格律。观其首句,可知这首诗属于“平起仄收式”五言绝句,其正格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   平仄仄平  (注:加括号处可平可仄。以下同。)

       而该诗的平仄却是:

       江山一笼统,井上大窟窿。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仄平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平仄平仄仄   仄仄平仄仄

       更主要的原因是,这首诗是为写景而写景,没有鲜明主题思想:既未说明什么深刻道理或抒发何种思想情感,也未表达作者的某个立场观点——窃认为这才是这首诗的致命缺陷。阅读没有主题思想的诗歌味如嚼蜡,对读者没有吸引力,从而导致诗词界出现一种我们不愿看到的“写诗的人比读诗的人多”的现象,致使我们的诗词作品未能很好地起到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

       宋代名臣吕蒙正也写过一首打油诗。他出身贫寒,年轻时于春节期间赊来一个猪头待客。猪头快煮熟时,卖肉的到他家讨债未果,便将熟猪头拎走。吕夫子睹境伤情赋诗一首:“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这首诗情景交融,将作者窘境与抱负尽皆道出,让人读了不免心酸满腹、感慨万端。该诗除了有重字外,要论主题和意境,无可挑剔。它之所以被列为打油诗,也是因为平仄不合。此诗属于“平起平收式”七言绝句,其正格是: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    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而这首诗的平仄却是:

       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

       仄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

       仄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须知,在唐宋时期,不合格律的诗歌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可见,诗句明白如话不是“打油诗”的定义,只有不合格律的诗句才算得上是“打油诗”。

       其实,把诗句写得明白如话不但允许,而且还是一种修辞手法,叫“直白”。顾名思义,直白就是直抒胸臆,把作者的喜怒哀乐畅快淋漓地表白出来。唐代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就是运用“直白”的典型例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该诗的背景是:李白五岁时随家迁入四川江油,从二十五岁离家出去闯荡社会后,就再也没有回到过他在那里生活了近二十年的故乡。诗人常思念故乡,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这首诗由景入情,联想丰富,明白如话地把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至尽,成了三岁小孩都能朗朗吟诵的千古名诗。

       作为近体诗爱好者,倘若我们也想在诗词创作中留下千古名句,在下觉得所写诗作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一、要有健康、真实、深刻的主题思想(主题思想是诗歌的灵魂,衡量一首诗作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作用的强弱,主要就是看主题思想健康不健康,真实不真实,深刻不深刻)。二、遣词造句尽量合格律(“若是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曹雪芹);三、诗句明白如话;四、诗中的某些句子必须含义深刻隽永,写出大多数人的同感和心声,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也只有这样诗句才有可能成为千古名句。当然,在诗歌创作中恰当使用直白、含蓄、比喻、白描、倒装、双关、设问、象征、用典、借代等修辞手法也是允许的甚至是必须的。写诗要做到主题思想明确、遣词造句合符格律、且诗句明白如话不难,但要使某些诗句含义深刻隽永甚至富有哲理、能够写出大多数人的同感和心声、引起读者的共鸣就不太容易了。不过我们可以把其列为写诗的奋斗目标,慢慢向它“移动”、“入网”、“升级”……

       本文结论:(新韵)

       歌赋诗词宜淡雅,

       语言通俗学名家。

       托物言志用途广,

       借景抒情效果佳。

       同感滋生称妙句,

       共鸣引起谓奇葩。

       仄平声韵为绿叶,

       陪衬中心一朵花!

       2015年9月6日于昆明市永昌小区

好友“琴鹤人家”精彩点评:

       精辟、精彩!欣赏大作!

       诗词是中华文化中的一块绚丽的瑰宝。世世代代的人们热爱她、欣赏她、迷恋她,从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思想的熏陶和历史的启迪。可以说,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延和民族特性的形成,都起了重要作用。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其韵律、平仄、对仗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讲平仄、论格律,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果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我们乐趣——一种创造性的乐趣。这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倘若车、马、炮任意走,那就不成其为象棋了。同样,一首诗如果不讲究韵律、平仄、对仗,那就不是格律诗,而只能称其为“自由诗”了。正是:

       填词度曲若烹鲜,

       妙句生香出自然。

       楚汉遗风传万世,

       宋唐雅韵越千年。

       随心觅路青山外,

       逐绪寻舟绿水前。

       但得闲文沾古味,

       痴人荷担未松肩。

       ——问候,祝君快乐!            

2015-9-23    15:23

       注:1、“琴鹤人家”是一位擅于摄影和写诗填词的高手,读者只要点上面“琴鹤人家”四个蓝字,便可进入其博客空间,欣赏其佳作,开卷有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634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951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42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77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835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99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68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544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7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71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27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21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56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75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79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10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15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