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的背影”(24)
凌晨三点多,二哥陪做好眼部手术的爸爸从里间出来,吃了些东西。
5点多时,我正在厅里静坐并诵读经典,忽然听到“咚咚咚”但轻脆而舒缓的声音,原来是爸爸从里间慢慢的拄着拐杖走了出来。看着他虽然步履缓慢,却坚定有力,我忍住了起身扶他的念头。
一会儿,他上好洗手间,洗好手后,慢慢的走了过来。在3米外的地方,低声的问,“一会儿几点走?”
我也低声的回答,“6点,您睡吧,我不打招呼了。”
他慢慢的点了点头,回里屋去了,留下了“咚咚咚”的轻轻的背影……
在医院的这个房间里,父亲用他朴素的一个举动给我演绎了“慈父”的孝道。
从这个动作中,让我领会到任何人都有追求自由和掌握自己命运的需求,因此,刚做好手术的老父亲依然想“自己走动”(除非不得已);
同时,无论子女多大了,在父母心里还是孩子,父母总是想再为孩子做些什么,比如,他不愿叫醒熟睡的二哥,比如,他还是想起来怕我误飞机……
另外,孝悌的本质是“循心不循迹”的,父亲毕竟手术之后并年近八旬,他已无力再帮我准备早饭或多说一句“热杯奶吧”,他只是用他的轻轻的“咚咚声”和低沉的“几点走”来表达一份关切之心,他深知耄耋之年的老者还是“接受身体的状态”去休息才是正道了。
允许生命绽放,修学圣贤之道;亦接纳身体的变迁,随遇而安。
心安即是家,让心常安住。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
“挞无怨”(25)
学传统文化就不可以打骂孩子吗?
偶尔会听到这样的“偏于一端”的声音,让我重新思考“中道”的智慧和因才施教的方法不正是传统文化吗。
古人有“爱之深,责之切”的说法,《弟子规》有“挞无怨”的教诲。孔子曾对曾子说,“小棒则受,大棒则跑”的受责罚的方式。古代的学堂都是有“戒尺”的。一般人都知道,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企业教育如果未能支持学习者培养良好的习惯,社会上的监管机构的罚款和监管还是会补课的。
孟母亦为了训诫孟子贪玩,而有过“断机杼”的案例。这和在家里摔碗、摔手机等有些相似了。唯一不同的是,孟母自己每日“端庄中正,内省反求”,行不言之教,平常是不会严重情绪化的。若在“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砺”的劝勉严重失效时,难免偶尔的会“当头棒喝”一次!
这种不是发泄自己的情绪不满,而是利他成长的“止恶长善”的威仪与棒喝,偶尔为之,实是应机教化。亦会为受教者一生带来砥砺奋进的正面价值。
“父母责,须顺承”,礼仪之邦的文化传承,以循心不循迹为核心,以“成圣成贤”为第一等大事,以此修己,以此安人,则“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孝悌之至,无所不通”了。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
#无戒365挑战 周伯通(安柱)日更1000 第87天
阅读到这里,您的感悟是什么?写下要点,并且即刻、面带微笑的、小小的去实践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