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与忧心于全球气候变暖的声音同时出现的,是欧美媒体对世界最大碳排放国“中国”的一贯批评。
为什么用“一贯”?
因为就在上周前,作为世界最大塑料制品生产国的中国,还被他们嚷嚷着需要向“海龟"道歉。
不可否认,西方媒体寻找的“独特视角”是触动人心的,而一幕幕人类制造的环保惨剧,也无时不在警醒着我们今日地球之殇的现实!
但是,就在我们为北极熊心疼,为畸形乌龟叹息的间隙,又是否想过西方发达国家媒体将今日一切人类“环保之罪”,通过与道德进行捆绑后一股脑扔给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行为,又是否合理?
在戎评看来,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并且对就在此刻还在大加指责今日环保之殇应该由广大发展中国家来承担责任的西媒,戎评对他们就四个字:无耻恶心!
发达国家为何无耻?
2009年,世界气候大会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5次缔约会议,暨《京都议定书》第五次缔约会议,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场旨在核定各发展国家“碳排放量”的会议,按×静的话说,就一个字:“吵"。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要求世界各国碳排放指标以"国"为计量单位;
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则要求世界各国碳排放指标以"人口"为计量单位;
分歧点集中到了八个字:责任划分、计量单位。
当年,在以美、英、德为代表的G8发达工业国家以“国”为单位进行碳排放额瓜分的提案中:8000亿吨的核定人类碳排放总额,将被27个发达国家瓜分掉44%,换一句话讲,总人口不过10亿人口的27个发达国家认为,在碳排放这件事上,他们有资格与剩下的55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平分!
但是,到了地球污染治理的责任划分上,他们却抛出了“责任共担"原则。
很显然,这种既不想”承担责任”,还想10亿人口霸占近一般碳排放份额的无理要求,是包含中国在内的55亿发展中国家人口所不能接受的!
因此,在中国的倡议下,发展中国家提出了以“人口”为计量单位的碳排放划分原则,换一句话讲:人多就多分点,人少就少分点!
两种倡议背后暗含了什么态度?
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
这就好比两拨人合租一套房子,之前一拨先住进来半年的人,把这套房子搞得脏乱漏水,等到后面的租客刚刚进来时,他们就开始嚷着大家要平摊出钱规整房屋,但是等到房子打扫干净后分房间的时候,先住进来的那拨人,却要求按租住时间长短原则分房,而后进来的那拨人则要求按人数分房。
房子是什么?地球
租客又是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房间为何脏乱?工业化
修房款是什么?治理生态环境各国承担的义务
房间又是什么?碳排放额
而09年那场大会利益最后争夺的焦点,除了“修房款"外,基本就集中到了一件事:碳排放份额。
那么什么是“碳排放份额”?
简单的讲,所谓的碳排放份划分,就是在全人类还能向地球排放8000亿吨二氧化碳这个生态承受极限设定值下,全球各政治势力所进行的一场国际瓜分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由限量“碳排放”衍生出的国际碳交易市场,更是赋予了“碳排放额度”稀缺商品的属性,简单的讲,就是额度不够的国家需要去“碳交易市场”购买,而额度剩余的国家,可以去卖!
因此,这才有了当年中科学院丁仲礼院士振聋发聩的呼喊:
“碳排放份额”,不仅是二氧化碳排放额度这么简单,“碳排放额度"的多寡决定了一个国家在未来十几年,工业能有多少发展、国民生活能有多大改善、更直白的讲,碳排放份额之争,不仅是经济利益之争,更是国家发展之争,民族生存权之争!
但是,就是在这么直白的国家利益争斗中,当年以×静为代表的国内第五纵队成员,却公然为英美等发达国家按“国别”划分方案站台,甚至在当年央视新闻专访中,这个在之后亲手执导纪录片《×穹之下》的主持人,公然对为中国争取未来发展利益的丁仲礼院士进行责难:
科学家不该关心和参与政治,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对于×静的吠叫,丁仲礼院士只是淡淡的回怼:
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你洋人要消耗一个中国人四倍的碳排放量?(意味着四倍的发展空间)
按照发达国家主导的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方案,凭什么2020年之后,中国人每年要花费1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
不可否认,面对疯狗×静的质问,丁仲礼院士一句话就扯下了这些西方利益代表者的丑陋面具:西方不仅要多吃多占,甚至还要把多占用不完的一部分,再打包卖给咱们!
当然,更无耻的还是在多吃多占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舆论主导权"下对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的无端谴责。
在诸如“气候变暖罪魁祸首"、"白色污染最大责任国"等一个个貌似正确的环保批判下,他们永远只会说这一切是“谁制造”的,但是决然不会提这一切是“谁消费”的!
2013年,美国纪录片《美国人一生的消费》,被全世界的媒体调侃为了“美国人一生的浪费”:
6吨牛奶、2.5吨牛肉、2.3吨鸡肉、1.7吨猪肉、3.6吨鱼类海鲜制品、19826枚鸡蛋、12888个橙子、43371罐饮料、15吨塑料垃圾、64吨生物垃圾....
据统计,这些关于1个美国人一生平均消耗的物资中:
超过25%的肉类仅仅因为“边角不成形”,被扔进垃圾桶
超过57%的蔬菜会因为“枯萎”,被扫进垃圾堆
超过90%的塑料垃圾,来自于美国人的“一次性消费”理念
这些“美式习惯”,直接使得美国人均碳消耗量,是普通发达国家人均3倍,是中国人均21倍,甚至就在去年,这个人口不足3.3亿的国家,消耗了2017年人类资源消耗总额的35%!
但是,就是这个国民生活在世界范围都堪称奢靡的国家,在2009年的哥本哈根大会上要求中国2020年压缩50%的"碳排放量"要求,得到了中国45%的承诺之后,不仅拒绝向世界承诺自己仅仅4%的缩减份额(美国当年的碳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二,位列第一的中国,无论从经济模式还是体量上,削减难度远大于美国)甚至公开表示,永远不会在旨在遏制气候变暖国际合作的《京都议定书》上签字。
当然,到了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之后,美国更是直接撕毁了最后的环保遮羞布—《巴黎协定》!
因此在戎评看来,如今西方各环保组织对人均碳排放量仅为美国四分之一,却承担着世界主要"高碳消费品制造"的中国的辱骂谴责,其恶心意味绝对不亚于去年联合国在咱们大年三十晚上发的那一篇微博。
敢问,难民关中国屁事啊?
敢问,咱们的Made in China除了少量自用外,其余大部分的又供给谁消费了?
这是什么行为?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啊!
环保正成为西方限制后进国家发展的陷阱
当然,对于"屁股决定脑袋"的西方环保组织的不待见,并不是说咱要否定环境保护的积极意义!
戎评的态度向来很明确:
当今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客观事实是不容否认,也不容无视的,而对于“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也举双手赞成。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环境保护政策,要在国内外那群坐歪了屁股的圣母“呼吁”下制定,而中国在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经济牺牲,更不能沦为给西方社会挥霍而腾出的空间!
在戎评看来,中国的环保步伐及执行力度,必须是按照咱们中国的节奏。
中国节奏
中国节奏
还是中国节奏
但是至于一些国际建议,谁都能提,唯独那些西方发达国家,不行!
这不仅是他们除了“作秀”以外对于环保事业发展并无任何实质贡献的无耻,更是因为在一系列的险恶用心下,“环保”正成为他们阻滞诸如中国这样后进国家发展的陷阱。
2017年9月14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一项“权威”研究:
中国以秦岭淮河为界的燃煤供暖政策,将使得中国北方的大气污染浓度比南方高46%!
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每立方米中,PM10每增加10微克,就会减少 0.6 年的预期寿命。据此推算,供暖导致的空气污染,将使得中国北方人的预期寿命,比南方了少3.1年。
中国因为燃煤而带来的大气污染,将使得全球的碳排放量激增2%。
美国《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言外之意什么意思?
1、中国的耗费半个世纪在北方地区建设起来的集中供暖设施,是污染之源
2、北方人赶快起来反对“集中供暖”,这会让你们少活3.1年
3、全世界都来反对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
这算什么?唯恐天下不乱!
显然,中国北方冬季,特别是东三省及新疆内蒙地区冬季动辄零下20℃的极寒气温是绝不允许废除集中供暖制度的,这不仅是社会福利的考量,更是为了最高效率的利用能源!
道理很简单:
中国北方相互串联的热网,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北方地区林立工厂剩余热能的再利用,而倘若独户单独取暖,不仅是国家电网将超载承受,北方地区如今以煤电为主的客观事实,使得如此行为无异于“脱了裤子放屁”!
当然,至于诸如×静口中夸夸其谈的“全面废止落后能源利用,全面接轨西方发达国家能源结构”,则更无异于何不食肉糜。
道理很简单,接轨国际标准需要的石油从哪里来?难道从你×静的嘴巴里挤出来吗?
中国现今仅仅22.3%的石油消费份额,尚且被美国掐着脖子满世界的搜罗,倘若真的弃煤用油,咱们到时候又该看谁的眼色?
因此,这种张口就来的声音算什么?祸国殃民!
事实上,针对中国北方地区煤炭消耗占据了能源总消耗78%的能源消费结构(全国比率为69%)所带来的环境污染,早在2014年的时候,国家能源局便开始专项针对其中的“供暖”一块,进行“煤改气”供暖锅炉改造工程!
但是就是这简单的“三个字”,却需要发改委、商务部、能源部、财政部等十部委紧密合作,工程改造涉及的省、直辖市更是高达14个。
热水管网19.3万公里、蒸汽管网1.2万公里,而需要改造的对象,仅仅只是作为万里长城9.8倍长度,世界最庞大供热管网的一个个锅炉节点!
但是就是这一个个的锅炉改造,在中央十部委的紧密配合下,也需要整整6年才能实现全部改造计划的70%!
当然,如果同样的工作量如果换算成美国的工作效率,他们最快需要32年。
事实上,一个小小的“供暖”,戎评之所以说这么多,其实只是想传递三点意见:
1、中国庞大的体量决定了,任何一个口头上微乎其微的“小事”,所牵涉的工程量都是无可想象的,实干需要时间,而夸夸其谈却总能蛊惑人心!
2、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以供暖为例:早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聒噪的三年前,中国政府便已经开始了低调的改造工程。
3、永远不要相信外国会为中国着想,无端的关心,多半潜藏的祸心!
这一点,在近年以来被境外媒体,国内公知打着“环保幌子"被妖魔化的诸如:PX项目、可燃冰开采、三峡工程、南水北调...等诸多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项目,被频频造谣便可见一斑!
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上则民众被煽动,国家内乱!
中则阻碍项目进行,延缓中国发展!
下则通过造谣夸大,积蓄民间怨气,钻基层工作空子,透支政府公信力!
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就在中国根据国家生产力发展,一刻未停的进行环境治理和高耗能产业转型的同时,那群在中国打着放大镜,唯恐天下不乱的国外环保组织及国内公知,对于咱们的邻国印度,却格外的"宽容"。
2017年11月20日,也就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会议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召开的11天后,美国《华盛顿邮报》用了一个极为“惊悚”的标题,来为自己一篇批评印度环保的文章命名:
“在‘杀手’般的空气污染中,新德里半程马拉松开跑!”
或许是巧合:
《华盛顿邮报》批评的点,恰巧就是在马拉喀什大会上中印联合驳斥欧美关于"强制减少燃煤在能源消费结构"提案中的矛盾核心!
当然,我们且不论去年西方敲打印度到底什么意思,但是对于印度而言,这种中国人早已习惯的“环保谴责”,确实是“头一遭”。
所以,之前被西方环保组织“忽视”的印度,是因为环保到位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印度恒河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咱们暂且不提,毕竟国内对于“神水”的报导已经多如牛毛。
我们单单就来看一下,中印两国对于发电支柱“火电厂”的运营标准参数对比。
2011年,中国要求一切大型燃煤锅炉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不得高于5%,而直到此刻,印度这项标准还停留在15%!
1998年,就在中国要求火力发电需要进行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检测,2012年又新增汞、铅、铬等18项重金属检测的情况下,直到此刻,印度依旧没有任何官方的检测及治理方案!
事实上,就在中国建立起了一整套完善的废汽、废水监测、处理机制的今天,咱们的这个南亚邻居在这方面的建设却几乎处于空白,更直白的说:他们就是不加处理,直接排放!
这一行为,直接使得印度的单位产业制造所污染量是中国的70倍,但是就是面对这种摆在台面的事实,在过去20年世界环保运动迭起的大潮下,竟然被西方环保组织给“集体忽略”了。
是真瞎吗?是装瞎!
对于环保,戎评有话说
在戎评看来,如今西方发达国家掀起的各种所谓的环保运动,与其说是保护地球,不如说是保护整个西方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换一句话讲,西方所掀起的环保运动,剥开纪录片中的圣母嘶吼与街头的无谓游行以外,其实只是一场背后势力站台的“政治秀”。
不可否认,他们之中的相当一部分人确实在为了“环保”而努力,但是这群理想主义者在现实面前,却又显得如此苍白!
圣诞夜后的美国街头
事实摆在眼前,当这些环保组织嚷嚷着需要近十年的“排污大户”—发展中国家来承担一切环境恶化责任的同时。
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到1950年,西方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占据了人类排放总量95%的事实,他们不会提!
从1950年至今,西方发达国家碳排放总量仍旧达到了世界总排放量77%的事实,他们不会提!
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以来,历史人均能源消耗高达2.8万吨,而发展中国家仅为0.5吨的事实,他们更不会提!
因此在戎评看来,西方发达国家所谓的环保标准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有几点却可以肯定:
在他们眼中,能够享受现代化生活的人口只能有10亿,剩下的64亿人就该一辈子生活在原始的乡村!
在他们眼中,年均耗电1万度的发达国家是高尚的,剩下平均耗电仅2000度,还要承担他们各种高污染消费工业品制造的64亿人,就是肮脏!
环保大锤为何频频落向中国?
因为中国庞大的工业力量让他们颤抖,因为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畅想让他们预感将失去曾经俯视世界的骄傲!
中国不是以工业制造作为根基吗?那我就用环保大锤砸碎一切。
因此,什么是西方主导下的“环保”?一群无耻的人,在无耻的动机下所编造的一系列无耻下流的规则!
最后,针对目前一些公知、国际组织以“环保之名”,贬斥、否定我国正持续推进的产业制造转型及环境治理成绩的言论,有这么一句话,戎评觉得值得忧心我国环保的朋友细细思量:
变革发展就如同鸡蛋一般,从内打破是生命,从外打破是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