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不过是想象,想想那些难过的事的反面,想想让自己温暖的细节。幸福不过是左边妈妈右边婆婆,不过是三十好几依然坐在自行车后面去看电影。
小时候有一个很渺小愿望:某一天,奶奶和姥姥一起住在我们家。不知道怎么会有这样的愿望,也许小孩子总是喜欢人多,热闹,喜欢自己爱的和爱自己的人都聚在一起。
但是,即便看起来这么简单的愿望,也是很难实现的,姥姥总是很匆忙,去我家一般不吃饭,吃了饭也坐不住。
小时候总是遗憾,长大想想,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婆媳关系不好处,亲家关系更麻烦。和谐地唱着“亲家母你坐下,咱们说说心里话……”只怕《朝阳沟》里才能演绎出来。
可是桐丫头比我幸福多了,端午节她轻松地实现跟姥姥奶奶一起相处。而且因为人多,有得选了,矫情地一会嘀咕不喜欢这个,一会又嚷嚷不喜欢那个。
开始我还犹豫担心,怕俩人相处不好,谁知完全多余。不太相见的两人都挺善于忍让,十几天风平浪静悠哉过去。倒是我,一到就病,回来还是病,各种病此起彼伏,一刻不得消停。
回程,带着两位老人一起回宁给桐姑娘提前过生日。动车上,左边妈妈,右边婆婆,孩子在中间闹腾。
只有,静下来心来,才知道以为触不可及的幸福正在身边。想想那些不开心的反面,生气焦灼的背后可能正是温暖。幸福不过转念之间。
晚上,送走妈妈、小妹,桐姑娘闹腾一天,倦得早早眯上眼睡着。7点钟随口跟冰河说看一场电影吧。然后火速订了7点50分的票。然后胡乱吃点东西,蹬几分钟自行车到电影院取好票正好开场。
我觉得,幸福不过是三十几岁还能像恋爱时那样坐在自行车后面看电影。不同的是,昨日柔情似火换作今日轻声慢语平静似水。
周末,朋友来南京办事,只有半天,只能抽出时间在火车站匆匆一见。我们并不是总角之交,而是在职场相识相知相交,但是这种情感,在我看来并没有弱于求学时建立的深情厚谊。
所以,匆匆的,虽然笑着,幸福却也心疼。
我不荐书,一来读得不多,二来读得很随意:最近没有无线上网,刚好身体不适,闲来正好看书。
继五月份看了《首席医官》之后,意犹未尽,心中怅然,跟着看熊召政写的《张居正》,虽然是获茅盾文学奖作品,并没有当年看《穆斯林的葬礼》那般震撼。最近开始看刘慈欣的《三体》。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部部看来,竟是越来越不乐观。
生病半月的感悟:保重身体,无论多么重要的事,事后看都是浮云,重要的只有自己的身体。碰到不好的事,一定要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生气,重要的话要一直念。